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飘忽的幸福

9已有 363 次阅读  2023-05-28 10:39

美国《独立宣言》宣称: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是天赋人权。但和人生其他成功不同,努力和坚持未必能带来幸福。

 

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Iris Mauss说,人们通常夸大幸福的重要性,却误解幸福的定义和获得幸福的方法。我们常梦想取得重大成就后欣喜若狂。其实,失败了固然沮丧,达成目标后也会觉得索然无味。而且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追求完美者更容易感到失望、发生抑郁。另外,老反省自己是否幸福会带来不快乐,自然而然才是最幸福的状态。自我感知度过高,用力过猛,可能会因为自我中心而带来孤独感,错过幸福的一大来源: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

 

还有,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逃避负面情感不利于获得健康与幸福。实验证明,夫妻发生矛盾时,忍而不发比有话直说更有害。Mauss说,比起一时的“短痛”(pain),压抑、矫饰情感带来的“长痛”(suffering)更有害个人健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更有效的做法是面对挫折时放弃掌控欲,认识到自己无法改变现实,但转换视角、改变个人态度。

 

如,Mauss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夜哭郎”,她多方求索也无法解决问题,搞得心力交瘁。后来意识到哭闹是孩子表达信任、亲密,发泄不适的方法,她的心理压力就降低了。这不是让人无视社会不公,对外界压迫逆来顺受,而是主张接受个人的负面情感,从挫折中发现闪光点,获得勇气和希望。

 

Mauss认为不轻言臧否的“接受”心态有利于促进长期心理健康。只是不知这个建议在社会矛盾尖锐,对抗情绪激烈的当今美国会有多少市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