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历史的回响

6已有 332 次阅读  2024-12-04 05:48

深秋时节,我去美国马萨诸塞州仅次于波士顿的第二大城市伍斯特参加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和外交历史的工作坊。和同行讨论、交流之外,参观伍斯特理工学院和当地历史博物馆也让我印象深刻。前者在二十世纪初深受中国留学生青睐,南开校友、清华校长梅贻琦就从此间毕业。这个大学也培养了当地第一个华裔移民家庭陈氏的两个儿子,而这家人正是伍斯特历史博物馆一个小展览的主角,也与工作坊至少四篇报告的内容相关,包括我的在内。

 

陈氏第一代是从广东台山来到美国的父亲陈大受和母亲伍氏,他们养育了五名子女,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和女儿在抗战期间不惧战火,漂洋过海,到重庆、成都的高校教书七年,1944年才回到美国。图文展内容不多,有几张全家福照片,第二代儿女的正装照片(学籍照、签证照等),还有少数休闲照和他们曾经营过的中餐馆的建筑外观照片。

 


但仅仅几张照片也能诉说曲折动荡、惊心动魄的故事。如,全家福中有两名“外人”身份存疑,下落不明。一位是他们从广东带来的保姆,另一位可能是非法带入美国的“干儿子”,因为当时的排华法案不允许中国劳工阶层入境。还有,全家福照片中男性总是洋装笔挺,女性却穿传统中式服装,但竟有一张全家女性身穿游泳服的照片。

 

铁石铸就的物件可能被毁,陈家过去开设的店铺、饭馆已荡然无存,貌似脆弱的影像、文字却奇迹般生存下来。普通人的故事得以保全,历史得以存续、流传,正是由于家族几代人孜孜不倦地收集、珍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Hongmei Yu 2024-12-04 14:32
    男性总是洋装笔挺,女性却穿传统中式服装,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也这样
  • 夜夜笙歌 2024-12-04 14:33
    Hongmei Yu: 男性总是洋装笔挺,女性却穿传统中式服装,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也这样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