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你好吗?”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0-4-30 14:12     标题: “你好吗?”

刚到美国上学时,需要参加为国际学生举办的“文化差异”培训学习班。其中首先要讨论的就是美国人的问候语。在国内的时候,从小学的是英式用语,听说初次见面一般要说“How do you do?”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可是到了美国才知道,问候语和回答还大有玄机,是文化信息的有效载体和传媒。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美国人最基本的问候语当然是“How are you?”类似于中文的“最近怎么样?”和“你好吗?”当然,也有更为随便、“嘻皮”的“What’s up?”这样的说法。回答嘛,千篇一律,多半是“好”(fine 或者 good)和“不错”(pretty good)。难怪在学习班常听到国际学生抱怨美国人“虚伪”,因为他们觉得美国人明明“根本没兴趣知道你到底过得怎样”,却偏偏还要问你“怎么样”。记得有位印度来的学生说,“那天有个美国人对我说‘How are you?’我回答说:‘糟透了,功课太多,睡眠不足……’我还没说完,他就一边点头,一边说着‘Good,good!’走远了。原来他根本不关心我过得怎么样,只是敷衍客套!”

现在想来,这种事在美国司空见惯,大家都碰到过。美国是个对陌生人友善,但就算是亲戚朋友甚至夫妻之间都要讲究“ 给彼此空间”的社会。泛泛之交见面时既要讲求礼貌,也要保持距离,所以日常问候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除了真正知心相交的朋友,这样的问候都建立于以下的默契之上:我认可你的存在,你认可我的问候,但我们彼此都不需要为对方的生活负责。说他们客套凉薄、冷血无情也好,赞他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似的潇洒也罢,但如果真要实诚地找点头之交倾诉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大约多半要被对方在暗地里叫做“乃痴”(nuts)。而那些为不相干的人操闲心的,有时会被视为“傻客”(sucker)或者无事生非、“瞎忙乎”(busybody)。

这种人与人之间讲究隐私的交往模式可能跟中国人传统的相处方式不同,但至少在保持彼此距离的同时也尊重了对方的体面。可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成功人士”又偏偏非常讲求“积极的态度”(positive attitude),在别人面前似乎永远必须摆出一副喜气洋洋、天下万事尽在掌握之中的模样,否则难免被别人视为没出息的“失败者”(loser)。因此,自己遭受了挫折不但不能叫苦连天,还要表现出自信乐观的样子。可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美国社会对个性独立的提倡,如果自己有了不如意的事,找朋友倾诉的可能有,找家人的就少了,但找心理咨询师的反倒很多。我常想,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浅表化”是否更容易导致心理紧张、压力过大呢?

百年以前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常常批评中国人死要面子,甚至在英文中为“face”这个词添加了引申义。如今看来,面子的具体定义可能在各种文化中千差万别,对面子的酷好程度也可能因人因地而异,但大家对于“体面”的爱好似乎还是跨越国籍和文化界线的。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