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牌剧即将纷纷谢幕 告别内地美剧的黄金时代(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娱乐    时间: 2010-4-6 10:14     标题: 大牌剧即将纷纷谢幕 告别内地美剧的黄金时代(组图)

《加里森敢死队》也曾风靡一时

80后的另一个时代标签:《成长的烦恼》

  序言 潘多拉魔盒的5年兴衰

  第一个黄金时代

  内地美剧,本身就是一个有些尴尬的定义。事实上在大约15年前,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并不缺少美剧的身影,只不过那时候“美剧”这个概念还没出现,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加里森敢死队》、《飞狼》、《霹雳游侠》、《天堂雷霆号》、《海岸救援队》以及一代人永恒的记忆--《成长的烦恼》统统都只是“外国电视剧”。但无论如何,那个时期也算是美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如果说《成长的烦恼》是80后童年的回忆,那么《老友记》就是青年时的记忆

  《老友记》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时间到了2005年前后,网络的发达使内地的观众有了更广泛的渠道接触到国外的影视节目,一部从大学校园开始传播的《老友记》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而魔盒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一部叫《越狱》的剧集,凭借令人窒息和头脑发热的节奏和情节设置(以及帅气的主角)让内地的大批观众见识到小银幕上前所未见的精彩,于是,在伟大的字幕组的努力下,《迷失》、《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雷》、《丑女贝蒂》、《24小时》等那个时期(或者更早)的主流美剧争先恐后地进入内地观众的视野,并根据自己的受众群培养出一批批美剧拥趸,美剧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开始了。


《越狱》

  成也《越狱》、衰也《越狱》

  美剧的大规模涌入培养了国内的美剧迷,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内电视剧的游戏规则,谁也不能否认国内电视剧制作投入以几何速度的增加以及 “季”的概念引入受到了美剧的影响。但外来的终究是外来的,美剧的独特模式决定了它并不会随着中国观众的喜好进行调整,2007年末的好莱坞编剧罢工成为第二个黄金时代由盛转衰的导火索,加上《越狱》剧集质量的跳水式下滑,以及更本土化国内电视剧的崛起使得大批非核心美剧观众纷纷流失,到了2009年,随着《越狱》的结束,内地的美剧迷经过了大浪淘沙,沉淀出了一部分数量并不庞大但却非常铁杆的核心观众。

  2010,老剧的集体谢幕

  然而2009-2010年的经济危机成为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电视台在巨大的效益压力下不得不变得越来越现实,即便是曾经红极一时,艾美加身的剧集如今也被摆到了闸刀下。就好比《天桥骄子》中海蒂-克鲁姆的口头禅:“今天你入行,明天你就可能走人”。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一部被粉丝奉为神作的《迷失》好歹还是有了个善终,但《24小时》,《丑女贝蒂》却没有那么走运,当年在艾美奖和金球奖上笑傲群雄的这两部剧集因为持续的收视疲软,不得不面临阉割式的结局。而大牌明星纷纷转投大银幕也使得《格蕾》《主妇》面临同样的危险,07年以来的新剧又青黄不接,《太平洋》虽然强悍但毕竟只是迷你剧,可悲到今天居然只有一部以情色和肌肉为卖点的《斯巴达克斯》和宅男喜剧《生活大爆炸》在吸引眼球……尽管铁杆美剧迷数量依然可观,尽管他们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捧的剧集,但2010年,第二个内地美剧的黄金时代无奈地走到了尽头。

  黄金时代美剧生存状况报告:

  以下选取了2005-06季度及之前开播的在国内颇有一定影响力的美剧并做了简要的回顾和生存状况报告,以此来纪念这个黄金时代的没落,但即便是这些剧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相信源远流长的美剧还是会迎来下一个全盛的时代。


  《丑女贝蒂》

《丑女贝蒂》

  《丑女贝蒂》:日薄西山的时尚喜剧

  开播日:2009/09/28

  终结日:2010/04/14

  清新的开局

  披着光鲜亮丽的时尚外衣,讲述温情可爱的励志奋斗故事的《丑女贝蒂》(Ugly Betty)在美国一登场就斩获了骄人的收视成绩,1632万人次的开播成绩让ABC电视台和制作人萨尔玛-海耶克(Salma Hayek)都喜上眉梢。的确,在当时罪案剧和真人秀当道的美国电视圈,光鲜时尚的《丑女贝蒂》仅题材就已经吸引了不少剧迷的观众。

  而之后,《丑女贝蒂》也保持了第一集的高水准。在以平凡女孩贝蒂奋斗进取的主线之外,出版业大亨米德一家的混乱家庭纷争和办公室之内各路时尚员工的倾轧让这部剧高潮迭起,惊喜不断,接连不断的戏剧冲突和各色演员的出色演绎也使得整部剧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了一千万人次的高水准。而在评论界,《丑女贝蒂》也受到了严苛的批评家们的一致好评,开播仅半年就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喜剧类电视剧的奖项。而在演员方面,不管是亚美利卡-费雷拉(America Ferrera)塑造的志向远大性情可爱的贝蒂,还是瓦妮莎-威廉姆斯(Vanessa Williams)扮演的恶魔女王威尔米娜,都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而亚美利卡-费雷拉更是凭借着第一季的优秀表演连夺金球奖和艾美奖的最佳喜剧女演员奖,成为了当时最具人气的电视剧演员之一。

最受欢迎的贱精二人组

  基调转变带来第一次滑坡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季的《丑女贝蒂》就遭遇了剧集质量的大滑坡,原本紧张刺激的办公室政治斗争被烂俗的恋爱纯情戏码所取代。贝蒂与小会计亨利之间看似甜蜜实则闹心的恋情让不少观众看得十分郁闷。尽管“贱精二人组”马克和阿曼达依旧搞笑风骚,苏格兰酒鬼裁缝克里斯汀娜的话语依旧幽默可爱,女王气势的威尔米娜依旧邪恶的迷人,但是不少剧迷却因为那段冗长狗血的恋爱故事而放弃了这部剧。

  剧情持续狗血 配角成唯一看点

  本以为结束了与亨利的冗长恋情的《丑女贝蒂》能够回到第一部的高质量上,但是编剧们却又在第三季里面把原本开朗乐观的贝蒂变成了一个爱管闲事、喋喋不休的中年妇女形象。几乎成了丹尼尔的贴身管家的贝蒂不辞辛苦地照顾着他,而多疑的贝蒂还经常莫名其妙的怀疑自己的上司是不是冷落了自己。这种让人看到觉得十分腻烦的上司与下属的友情故事让第三季变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肥皂剧。更为咋舌的是,饱受前两季情感煎熬的贝蒂突然变身为多情女郎,在吉他手杰西、 “富二代”马特和前男友亨利自在地周游,谱写多段看似甜蜜的爱情故事,让原本已经肥皂剧化的《丑女贝蒂》越发雷人。尽管“贱精二人组”的搞笑依旧让人捧腹,尽管威尔米娜依旧气势逼人,但是已经沦为需要靠个性配角来支撑整部剧的《丑女贝蒂》已经无法阻止更多剧迷的离去了。

  触底反弹却为时已晚

  连续两季的拖沓和跑调,让《丑女贝蒂》的收视率跌至谷底,而ABC也决定将这部江河日下的剧集由原本的周四黄金时段挪到了周五晚上的鱼腩时段,并决定让这部剧在这一季之后就划上休止符。尽管此时《丑女贝蒂》的编剧们幡然醒悟,将糟糕的剧情重新拨回到贝蒂努力奋斗的主要线索上来,让成为了副责任编辑的贝蒂继续在尔虞我诈的办公室内摸爬滚打,体味着成功的喜悦和挫折的辛酸。但之前留下的过于复杂的悬念和线索还是使得这一季的剧情过于繁琐,而且有着明显的赶进度嫌疑。很多关键的问题,如丹尼尔与贝蒂的感情线、希尔达与鲍比的往日情怀、小男孩贾斯汀暧昧的同性恋情等都还没展开叙述就被草草收场。尽管演员们的表演依然卖力,但是剧情的混乱已经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所幸的是,在今年的4月14日,《丑女贝蒂》将会迎来自己的大结局,丑小鸭贝蒂终将迎来自己的华丽变身,而苦等这一刻多时的剧迷们也终于不用再忍受编剧们的摧残了。

  《实习医生格雷》

《实习医生格雷》

  《实习医生格蕾》:昔日主角纷纷退场 情节疲软难敌颓势

  首播日:2005/03/27

  Addison走了,这个一头红发的大个子女人一出现时并不招大家待见,但日子久了大家都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产科医生,Addison跑去了衍生剧《私人诊所》(Private Practice)中当主角,这还让人容易接受一些,毕竟每一季她还能回来串串门。

  剧集一开始就吸引了众多女影迷的Burke走了,剧中的Burke医术高明、专情顾家,堪称新时代的好男人,因为无法接受Cristina对两人未来生活犹犹豫豫而把剃光了眉毛看起来有些滑稽的未婚妻丢在了教堂门口,现实中则是因为演员艾赛亚-华盛顿(Isaiah Washington) 出口伤人,无法与整个剧组和平相处而被迫离开。

  Geogre走了,这次离去让很多粉丝们难以接受,那个一头卷毛,总是笨拙但又善良可爱的Geogre因车祸意外身亡,T-R-奈特(T.R. Knight)这样的一种离开方式也算是圆满,最后狠赚了一笔影迷的眼泪头也不回地坚决离开了剧组,现实中的T-R-奈特与“格蕾”的创造者珊达-莱姆斯 (Shonda Rhimes)关系紧张,第五季中自己的角色Geogre毫无剧情可言,厌倦了这一切的奈特与Shonda达成一致——让编剧把Geogre写死。

凯瑟琳-海格尔

  Izzie走了,在经历了多位主角相继离开剧组之后,观众们对于再次失去一位主角显得较为平静,虽然在这位主角身上曾经发生过未婚夫突然过世、自己罹患绝症的“难忘故事”,也许在第六季前半段Izzie若有若无的戏份已经让大家习惯了没有她的故事,好在凯瑟琳-海格尔(Katherine Heigl)本人近两年在电影方面发展不错,也许观众们以后可以在各种电影里发现她的身影。

  就是这么一部2005年3月在ABC首播没什么熟悉面孔的医务剧,很快地在收视率榜单上一路飙升。《实习医生格蕾》(尽管格雷早已不是“实习医生”了……)讲述了一群在西雅图格雷斯医院工作的医生的故事,他们每天在疯狂医院工作十几个小时,自己全部的生活都奉献给了医院。

  曾经的辉煌

  故事一开始以实习生Meredith与Derek的爱情为主线,为了能让这两人的爱情吸引观众,编剧们在这条主线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当 Derek的分居妻子Addison从大老远的纽约跑到西雅图试图挽回自己的婚姻时,Meredith说出了足可以评为当年美剧最佳台词的“pick me,choose me,love me”。第二和第三季的《实习医生格蕾》频频给观众带来惊喜,如果说第一季很多人还无法适应格蕾丝医院的高速工作,那么从第二季开始编剧们开始稍微放慢了节奏,主人公们的形象更加的丰盈起来,恋人们的感情世界也被书写得更加细化。第二季末尾Izzie为了挽救未婚夫Danny的生命剪断了他的心脏起搏器电线为Danny抢到了一颗宝贵的心脏,但结局却是与Danny阴阳两隔。第三季一开始观众们对Izzie的这段爱情故事给足了面子,首播当天“格蕾”得到了2540万的收视佳绩,甚至打败了重量级的《CSI》,一举登上了收视率的宝座。第三季中,ABC为了对抗FOX的《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编剧们制造了连续三集的渡轮相撞事故,Meredith差点因为意外而溺水身亡,这段小高潮不禁让人回想起第二季中编剧也曾为格蕾丝医院设置过一个危机,Meredith勇敢地救助身体里有枚炸弹病人的片段即使是今天还依然令观众难忘。

  收视率一路下滑

  很可惜编剧们没有将这些优良传统保留下来,第四季开始各位主角们的感情世界越来越混乱,到第六季已经已经很难发现某两位主角之间未存在肉体关系。尽管在第五季结尾时编剧们为了T-R-奈特的离开让Geogre狠赚了一把观众的眼泪,但也难敌收视率一路下滑的厄运。2006-2007季《实习医生格蕾》在剧情类电视剧中以全年平均收视率第二的成绩居于所有类别电视节目的第七位,到了07-08季《实习医生格蕾》已经下滑至榜单的第十位,在剧情类的排名中甚至不敌《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根据3月26日公布的最新一集“格蕾”的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一共有1139万观众收看了当晚的剧集,相信如果编剧不好好整理一下整个故事的头绪,09-10季“格蕾”跌出收视前十的榜单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缺少主线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以前每到播放“格蕾”的日子,大家都会期待格蕾丝医院的医生们又会遇到什么新奇怪异的病例、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又会有什么样的进展?然而现在再看 “格蕾”,大家不是奔着精彩的剧情而去,仿佛都变成了一种收视习惯,编剧们笔下的人物很少能够触及到观众的心灵深处。

  Meredith与Derek的爱情已经安定下来,Derek每日被医院的杂务缠身无暇再为观众带来高难度的手术“表演”;Cristina也不再较真地想成为同级医生里的第一名,和她那个有着战后创伤症的男友Hunt整日厮守在一起;Alex与小格蕾转了一圈成为了秘密恋人,所有人之中只有前主任老头子没有什么桃色新闻。作为一名忠实的“格蕾”粉丝绞尽脑汁地也无法为这部剧集总结出当前的故事主线,一盘散沙式的故事真的很难让观众有什么更多的期许,同时也好奇这么一部曾经优秀的剧集还能在电视屏幕上继续多久?

  《24小时》

《24小时》第一季中稍嫌稚嫩的杰 克-鲍尔(中)

  《23小时》:跨越10年的8天

  首播日:2001/11/06

  终结日:2010/05/24

  《24小时》定律:1.杰克-鲍尔(Jack Bauer)不会死去;2.不要相信任何人,甚至“死去”的人;3.线索只有一条,真相只有一个。

  2001年11月6日,《24小时》(24)第一季开播,由此开创了“实时制”拍摄方法,也造就了一大批24的忠实粉丝,2010年3月21 日,《24小时》剧组传来噩耗,第八季将是该剧的最终季,杰克-鲍尔(Jack Bauer)的冒险生涯将会在电视银屏终结,而电影版又千呼万唤始不出来,众多粉丝纷纷表示无法接受。

  跨越10年的时间,剧情仅有8天(不是连续的8天),《24小时》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玩“时间”概念的剧集,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问题,科学怪人研究的终极目标,在好莱坞制片人的手中,变成了融合现实与虚幻的最好武器,同时也是制造紧张氛围的完美工具。

  一. 遥想当年,小强雄姿英发

  本该于2001年10月30日播出的《24小时》因为9月11日这个给美国、乃至全球都带来深远影响的日子延后了一个星期。财大气粗的FOX电视台最初预定了13集该剧,但在《24小时》播出仅仅3集之后,FOX毅然决然地宣布《24小时》获得整季预定,而在第一季结束之前,第二季也获得了预定。

  对于一部新剧来说这样的待遇简直是受宠若惊,一路飙高的收视率捧红了“杰克包”(Jack Bauer)的扮演者:基夫-萨瑟兰(Kiefer Sutherland),从之前的不痛不痒装状态一下子咸鱼大翻身,跃然成为电视圈收入最高的男星。另一方面,收视率的飙升也有社会学层面的合理解释,对于经历了911恐怖袭击的美国人,他们急需也确实需要一个英雄的带领,引导美国大众走出心理的阴霾。

  于是,一个纯属意淫的部门:反恐小组(CTU)诞生了。而第一天CTU面临的棘手问题就是总统候选人,同时也是一名参议员(一名非裔政治家)面临被暗杀的危险,杰克包挺身而出亲自保护参议员,而这名参议员最后也成功地当选总统(比奥巴马当选总统整整早了7年)。紧张刺激的剧情,层层推进的阴谋,加上独到的“实时制”拍摄手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加入《24小时》的行列,肾上腺素不断地被刺激,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下一个小时发生了什么。


最辉煌时刻:2006年《24小时》第五季获艾美奖

  二. 总统,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杰克包么?

  经历了第一季开播的收视高峰,第三季、第四季的相对低迷,《24小时》在第五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2006年的第58届艾美奖上,《24小时》一举获得剧情类最佳剧集,基夫-萨瑟兰也摘得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桂冠。

  另一方面杰克包的生活轨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依旧是那个拯救国家的英雄,依旧犀利一人单挑一群恐怖分子,但他却变得孤独,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破碎的家庭使他性格变得偏执,残忍的恐怖分子使他对社会与人性产生质疑。面对一波又一波愈来愈凶猛的恐怖袭击,“以暴制暴”变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对于高管的暗杀威胁如今已成“非主流”,生化恐惧、核弹威胁才是恐怖袭击的惯用手段;政府内部永远隐藏着最终BOSS,杰克包拼了老命发现自己要对付的竟然是那个谁谁谁。总统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离奇的是,“总统们”永远和杰克包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哥们关系,赦免一个极端恐怖分子就是咱一句话的事儿!

  肾上腺素分泌到极致,心脏猛烈跳动,全身毛孔在枪林弹雨中张开;完全不知自己下一秒是否身首异处,周围战友是善是恶,24小时不眠不睡仍要保持高度紧张——这就是杰克包的生活。

  看得过瘾是必然的,看过之后能引发一些思考的剧,才是好剧。《24小时》的第五季完全符合好剧的定义。在新式武器高科技的坚强外壳包装之下,杰克包那颗柔软的心被一次又一次的蹂躏,国家对英雄的遗弃,女儿对父亲的疏离,挚友对战友的背叛,每一次打击都仿佛在拷问最深处的灵魂,“到底这样是为了什么?”

  有激情也有温情,2006年的第五季是《24小时》的顶点。

  三.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第八季的收视率统计

  “这个男人,他的命比猫还要多”——恐怖分子如此评说杰克包。

  作为观众来说,看《24小时》不必在乎结果,因为结果毫无悬念,无非是危机化解,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当中拍手称欢,而大英雄杰克包孤独忧伤的背景埋没在夕阳中,这位有些偏执的悲情英雄在正义的道路上一个人越走越远、越走越孤独。



脸上写满沧桑的杰克包如今已是外公

  第八季伊始,杰克包已经想要撒手不管,和女儿、外孙女共享天伦之乐,只可惜阴差阳错又走上了反恐之路,作为一个前CTU成员,他的名字早已成为了一个传说。恐怖分子口中的杰克包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女总统口中的杰克包是无坚不摧的神,现CTU成员口中的杰克包是精英中的精英。

  如今《24小时》因收视人数不甚理想,就要画上一个不算华丽的句号,杰克包的反恐生涯即将在2010年5月24日正式终结。电影版的制作目前已经提上议程,但观众再也体会不到与现实时间同步进行的那份刺激,再也不会和杰克包一样不眠不睡不吃不喝一口气看完整个24集,何况,美国要是再面临恐怖袭击,哪个英雄来出马,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超人?还是变形金刚?

  悲情英雄,一路走好。

  《绝望的主妇》

紫藤巷的主妇们

  《绝望的主妇》:主妇已老 尚能饭否?

  首播日:2004/10/03

  “九点钟,兴奋先生已进入熟睡状态,我和副总统的夫人在看《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一个绝望的主妇。”---2005年在第91届白宫记者联合会的年度晚宴上,当时的第一夫人劳拉-布什打断了布什的讲话,说了以上这番话。

  不知道劳拉有没有收了ABC电视台的好处,也许笔者这样的想法太中国式了,《绝望的主妇》当年的火热程度似乎根本不需要剧组再到处找名人当托,跟卖药似的到处推荐,第一季时,此剧已经拥有2000万观众,全球有130个国家和地区迅速购买了其海外播出权,其中也包括中国大陆。为什么这样一部讲述美国中产阶级郊区生活的电视剧会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反映,连总统夫人也自称“绝望主妇”呢?

  《主妇》接棒《欲望都市》

  2004年,正值《老友记》(Friends)和《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收官之际,两部热门剧集的结束,似乎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接下来是继续重复这一类型的成功呢?还是应该前进了?经典是难以被复制的,美国观众早就被电视台惯得口味刁钻了,《六人行》与《欲望都市》所代表的充满浪漫情怀的友情、激进的女权主义精神已经逐渐退潮,传统的家庭喜剧更是难以调动起观众们的观看热情,就在这个时候,第一集便出现谋杀、通奸等打破美式郊区童话行为的《绝望的主妇》适时的诞生了。

  第二季的《绝望的主妇》收视仍十分喜人,保持在两千两百万左右,不过评论界已经发出了不满的声音,认为第二季的剧本不如第一季了。正所谓众口难调,当评论界为第三季质量上升叫好时,收视观众却减少了,最终第三季以一千七百五十万收视观众结束。从枯燥的收视数据可以看出,《绝望的主妇》的制作组是一个善于听取意见并能十分正确改正错误的小组,不像某些同志,说了要改却越改越糟(不用怀疑,这里专指“黑肉丝”)。经过调整,第四季的收视观众再度稳定于一千八百万至两千万,《绝望的主妇》再度登上年度收视前五名,不仅是两年之内第一次打败ABC电视台另一部热门剧集《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成为电视台内收视第一,更是打败了常胜将军《犯罪现场调查》。

  2009年,《绝望的主妇》百集庆祝期间,身兼《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总策划、编剧、制片人的马克-切瑞(Marc Cherry)放话表示希望《绝望的主妇》能拍到第九季。之后,马克-切瑞就与ABC电视台延长了合约,也就是说只要不出意外,《绝望的主妇》十分有希望拍到2013年。

  ABC青黄不接 《主妇》苦撑大局

  如今,《绝望的主妇》正在播出第六季,可是最新收视人数已经下降到一千零七十万,不过如果与同一天播出的电视剧作一个横向比较就不难看出,美国人可能越来越不爱看电视了,当晚破千万收视人数的电视剧或电视节目仅有三部,而《绝望的主妇》是其中一部。而且,我们不能不看出《绝望的主妇》一直在努力着,除了要继续给几家人找一些“绝望”的家事来处理外,更是增加了一对男同性恋、一对女同性恋以及一个欧洲美女,力求让紫藤巷人口结构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样辛勤的一个剧组让人有理由相信其仍有进步的空间。另外,我们还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ABC电视台今年本打算强力推出的几部新剧前景都不甚乐观,尤其是之前宣传做的声势浩大的《未来闪影》(Flash Forward),而《迷失》将在5月终结,大牌明星不断出走的《格蕾》也是强弩之末,在完全找不到一部可以挑起大梁的新剧的现状下,即使“主妇”老矣,也得让他们继续“饭”下去!

  

  《老爸老妈浪漫史》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老爸老妈浪漫史》:温火之间低调地生存

  首播日:2005/09/19

  《老爸老妈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开播于2005年秋季档,至今也已播出第5季,收视率不错的同时,也颇受中国观众的喜爱。作为剧中主要演员的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以其全面的才华,又主持艾美奖又客串《美偶》评委,已然跃入好莱坞一线明星。



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

  角色相辅相成 笑料因人而异

  对于一部情景喜剧而言,剧中各色角色的塑造往往是关键性的。剧情主线的淡化,缺乏连续性的故事情节,外加角色的单一,使得每部情景喜剧都刻意去凸显剧中人物的特性。你可以忘记这部喜剧讲的是什么故事,可你却能对剧中主人公的精彩对白或者桥段如数家珍。主人公们甚至只要围坐在咖啡桌边闲扯一气,都能够凑做一集逗乐观众。人物才是情景喜剧的灵魂。

  主线若隐若现 桥段画龙点睛

  《老爸老妈浪漫史》作为一部情景喜剧,竟然和诸多悬疑罪案剧患有同样的“顽症”:吊胃口。旁白从第1季第1集开始唠叨的那个神秘“老妈”,直至现在都像是水中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除了最开始的罗宾和后来遇到的斯黛拉之外,没有女人能在泰德身边撑过“一回合”,而旁白嘴中关于老妈的风言风语基本已经让人麻木。

  这样的剧情设定毫无疑问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能够让剧情保持一个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另外一方面,当观众失去兴趣以后,故事只能草草收尾,有时甚至连结局都没有就被砍了。前车之鉴已经够多了,《伪装者》中的千里寻母,《神探阿蒙》中的杀妻凶手等等,长时间吊着观众的胃口,真到要结局的时候,观众却常常“消化不良”了。

  “老妈”的最终出现,肯定将是剧集完结的标志,所以这对编剧们也是一个考验。是审时度势,在收视率仍然可观时急流勇退?还是榨取最大剩余价值,直到收视率退无可退时再抛出结局来搏一把?

  如果你想要了解这部剧集的剧情走向,那你只要看每季开头的2集和结尾的2集就可以了,而当中那段,则充斥着和剧情主线毫无关系的小故事。事实上,这些桥段才是剧情的真正核心——你必须得吃“主食”来填饱肚子,而各种“菜品”虽然可有可无,却是真正刺激观众味蕾的东西。

  而这部分桥段,则可以大致分为3部分:巴尼的猎艳故事,泰德的沟女故事,以及马修,莉莉的腻歪故事。

  正如之前所说的,泰德在第1季的时候仍以“假正经”的形象出现,人物稍显内向呆板,大多搭配损友巴尼来抖出包袱。而自从与罗宾的感情纠葛结束之后,他就脱胎换骨大胆沟女,而笑料也开始往这方面发展。

  马修和莉莉则相对淳朴的多,这两人在5年中虽然也有矛盾,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一个整体出现。莉莉的扮演者出道以来都是以“傻大姐”形象示人,所以演这样一个天真的有点傻的小女人自然是得心应手,而马修这好脾气的男人与莉莉则是绝配,这两人的笑料不像泰德和巴尼那样以性为主,多是轻松而让人涌起一些感动来。

  另外补充一句,马修这个五大三粗的猛男竟然也有音乐细胞,剧中他演唱的“耳光之歌”以及“BangBang之歌”都琅琅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巴尼是整部剧集的灵魂人物,而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也凭借这个角色成为好莱坞的宠儿,不仅频频在电影电视中客串,还获得机会主持艾美奖。巴尼妙语连珠,在ONS方面的技巧天马行空层出不穷,而这样桥段也丝毫不让人厌倦。下面且引入本季第8 集巴尼经典的“沟女36计”(Playbook):

  祸水旁引(Don't Drink That):在酒吧中假称酒中被下药,从而博得女子欢心。(可怜的泰德成为受害者,被酒保痛殴)

  易容变装(The Mrs Stinsfire):伪装成仆妇,照顾小萝莉。(巴尼的姓Stinson也变成了Stinsfire)

  绣花针头(The Loreo von Matterhorn):利用各种手段冒充腰缠万贯的贵族,欺骗女子。

  故作神秘(The SNASA):伪装是神秘的宇航员。(NASA前面的S,与其说是Secret,我倒觉得巴尼的本意是Sex.。.)

  摇滚范儿(The Cheap Trick):乐队成员在西方女性的眼中是神秘性感的代名词,不过有戏剧效果的是,这个把戏一点都不便宜,做头发就得花不少钱。

  搬弄是非(He's not coming):欺骗等待爱人的女子,最后再假装安慰,骗取信任。

  委屈求全(The Ted Mosby):把泰德的悲惨往事拿来用,激起女性的同情心。

  装疯卖傻(My Penis Grants Wishes):最天马行空的一招.。.伪装神灯,需要搓揉$@$#来许愿.。.

  蒋干盗书(The Scuba Diver):故意将书的秘密泄露出去,最后一步步利用莉莉等人完成沟女计划,乃是丝丝入扣的一个连环计!

  收视难有提升 剧情应寻突破

  虽然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一时风头无人能及,但是《老爸老妈浪漫史》的收视率并未因此得到多少提升。作为CBS电视网周一喜剧夜计划的一部分,《老爸老妈浪漫史》显得比较低调,既没有《好汉两个半》的高收视率,也没有《大爆炸理论》的高人气。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演员配置上的不足。

  查理-西恩,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以及吉姆-帕森斯都是现在人气极高的喜剧演员,这方面3部剧集旗鼓相当,可《老爸老妈浪漫史》的其余演员远不如另外两部剧集优秀,剧中的泰德和罗宾存在感都稍显薄弱。

  创意上的不足也是一道硬伤,情景喜剧发展到现在已经涌现出无数的经典,也唯有《大爆炸理论》这样别出心裁的设定才能博得观众的喜爱,传统的酒吧 -友人-荤段子式的情景喜剧即使一时风光,也迟早得走下坡路。这也是为何《老爸老妈浪漫史》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

  编剧也曾试图对剧情的走向做出修改,巴尼和罗宾的恋情就带有明显的斧凿痕迹,可观众却丝毫不买账,最终巴尼还是只能“单飞”,继续靠那些老把戏来取悦观众。如果要想获得收视率上的提升,如斯黛拉那样的新轮换角色引入非常必要,而几名主角也该引入一些新东西——巴尼为罗宾跳河那集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尝试。


  《豪斯医生》


《豪斯》全体演员

  《豪斯医生》:不仅仅是医学版“腐”尔摩斯

  首播日:2004/11/16

  在真人秀和罪案剧大行其道,曾经风劲一时的剧情类剧集如《丑女贝蒂》和《反恐24小时》却接连因收视滑坡不幸被砍的这个美剧时代,《豪斯医生》(House M.D.)这样一部一星期解决一例光听名字就让人晕头转向的疑难杂症的医务剧,带着一个捉弄老板、藐视下属、欺骗病人、上帝也不放在眼里,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传统医生充满奉献精神的白衣英雄形象的拐杖大叔究竟是凭什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始终牢牢吸住了观众们的眼球而一直保持收视长红的呢?



BROMANCE,一个够“腐”的原创词

  现代医学版“腐”尔摩斯

  2005年美国电视花生人奖被授予《豪斯医生》时称该剧描绘出了一个“非正统的主角——一个愤世嫉俗的诊断学家”和“很多方面都像一名医学界的福尔摩斯”。确实稍加比对就会发现,医生和其唯一的朋友的姓名首字母跟那对历史上最著名的侦探搭档不谋而合(豪斯&Wilson vs. Holmes&Watson)、豪斯和他的唯可丁小瓶形影不离而福尔摩斯时不时会注射可卡因,连这位瘸腿医生的原公寓门牌都是“221B”(福尔摩斯和华生合租的公寓位于伦敦贝克街221B),编剧们甚至凭空造了个“诊断科”供他挥洒在解谜方面和那位著名侦探同样拥有的无上热情,就更别说他那和侦探如出一辙的高傲脾性了。

  《豪斯医生》在营造拐杖大叔和他那温和得有点憋屈的死党威尔逊医生之间的粉红气场上向来不遗余力。从该剧从2004年首播大红至今,豪斯和威尔逊之间的暧昧指数一路飙升。小举一例:第四季季末,被 “豪斯小鸭子海选大赛”中遭到淘汰的“蛇蝎女”撬走了专属好友威尔逊,醋意大发的豪斯硬闯威尔逊约会历数“情敌”种种缺点,嘴皮子一阵翻飞后猛然发觉:等等,她不就是个女版的我么。于是大叔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性原则一拍脑门大喊一声“天哪原来你一直在跟我睡觉!”

  FOX电视台深谙《豪斯医生》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一批“观剧视角独特”的女性剧迷们,因此在此剧官网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投票:“豪斯和谁是您眼中的最佳情侣?”至于最终结果——TV Guide杂志多半因此获得灵感,豪斯钩着威尔逊上了封面,大标题醒目——Bromance。这个绝妙的合成词硬是要译,大概就是“鸳鸳相抱何时了”的意思。

  而今年年初“基情”四射的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在全球赚得盆满钵满,街角巷尾无处不见印有小罗伯特-唐尼和裘得-洛这对“史上最销魂福华组合”的宣传海报。至于到底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侦探让《豪斯医生》的编剧们灵光一现另辟蹊径,还是盖-里奇导演(《大侦探福尔摩斯》电影导演)从医生的非典型成功中嗅到了浓浓的商业潜力,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借着席卷全球的卖腐狂潮,豪斯的大胆编剧们也趁机把“没有最腐,只有更腐”的宗旨发挥到了极致。第六季伊始,戒断药瘾的大叔就着“需要监护”的名义顺理成章地入住威尔逊家,成了真正的“同居密友”。消停日子没过多久,威尔逊对美貌邻居有意,结果被姑娘一句“你那个拄柺杖的帅男友”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察觉了的大叔索性将错就错,大剌剌表示要装玻璃抢美人,气得威尔逊头脑一热为了报复在餐厅里当众举钻戒下跪说“豪斯, will you marry me”。这一出若要出现在别的剧集里,观众难免要从鼻孔里冷哼一声“一帮黔驴技穷又爱盲目跟风的编剧,庸俗!”,可放在这儿,想想几乎同居了半辈子的侦探和医生,再想想豪斯那不按常理出牌还唯恐天下不乱的怪异个性,他们也只好揉揉在桌面上敲痛的下巴,露出一个了然的笑。



豪式名言:everybody lies

  毒舌神医还是翩翩绅士?

  《豪斯医生》近年来收视率的水涨船高,休-劳瑞功不可没。扮演格雷戈-豪斯医生给这位英国演员带来了2006年和2007年金球奖,以及2007年影视演员协会奖电视剧最佳男演员奖。

  早在《豪斯医生》还不叫《豪斯医生》的时候,制片组把剧本递给休-劳瑞,让他自己选演豪斯还是威尔逊。休选择了“配角”格雷戈-豪斯,因为“剧本上对威尔逊的描述是‘有张帅气又孩子气的脸’,我的容貌显然不太达标。而‘英俊的那个就是主角’是当时美剧不争的规律,我自然认为满脸褶子又乖戾又瘸腿的人只有打下手的份儿,”休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不仅成了主心骨,这拐杖还一柱就是六年。

  跟休-劳瑞交谈过的人都惊奇地发现,跟那个头发斑白脾气糟糕的医生完全相反,他彬彬有礼、举止得体,是个绝对的英国绅士。休-劳瑞的学历上有一连串显赫的名字。他毕业于伊顿公学与剑桥大学。 他的表演生涯始于剑桥大学的脚灯戏剧社,这个专演讽刺喜剧的俱乐部培养出了包括斯蒂芬-弗莱(Stephen Fry)、爱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等一系列优秀的英国老戏骨。休不仅赋予豪斯一双能看透人心的湛蓝色深邃双眸,《豪斯医生》的粉丝们一向对“大叔脸上每一根神经都能单独演戏”相当津津乐道。休-劳瑞演活了妙语连珠、尖酸刻薄的豪斯,让观众心甘情愿拜倒在医生的毒舌之下。

  伦理剧中最专业的医务剧,医务剧中最深刻的伦理剧

  《豪斯医生》没有《犯罪心理》的惊悚悬疑或《实习医生格雷》的情感纠缠,有的是高超的医学技术和严密的临床思维。曾有国内医学专业观众如是说“拍得很专业,不像以前看国产剧,只要医生护士一上场,我就开始给老婆普及常识——这个不可能,那个是胡说八道”。

  而豪斯作为唯一一个在美剧黄金档中的反道德主角大闪光辉,他刻薄而幽默,但《豪斯医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出浪漫喜剧。”

  “态度无礼,表情凶恶,跛足拄着一根藤棍,永远是牛仔裤运动鞋的便装打扮而不是整洁的白大褂,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的格雷戈-豪斯从外表与好医生的形象相差甚远,他甚至竭力避免和病人说话,并认为世人皆不可信,至少病人自己所说的病因都是胡扯。”百度键入“豪斯医生剧情简介”,搜索结果基本都以这句话铿锵开场。然而要就此判定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医生是个愤世嫉俗的反社会论者,我只能说,你完全没有看懂这个剧,没有读懂豪斯这个人。

  豪斯是自闭、多疑、叛逆的,豪斯也是精明、善辩、不按常理出牌的。他的经典论点是Everybody lies(无人不说谎)。他用这样一种与众不同来包藏天生的善良、敏感和一切容易死亡的美好。

  威尔逊在第五季第十七集“社会契约”(THE SOCIAL CONTRACT)里曾说,当遭遇令人难受的境况时,他人通常会说三五句无关痛痒的安慰加肩膀上两记轻拍,唯独豪斯不同,他会把虚伪的糖衣剥去,毫不留情地递上苦涩伤人的现实。这让他看上去像个玩世不恭的混蛋,但恰恰体现出豪斯的“真”。虽然难免残酷无情,但正如中国古语常说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样一个把社交客套狠狠碾在脚底的桀骜不驯的老瘸子,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人深切的关心。

  有剧评写道:正因为这份悲天悯人,豪斯才会执着于每个病例,用尽可能和不可能的手段去挽救尚有一丝希望的人们。人生来孤独却不能独立于世外,当豪斯关闭个人情感的大门,他将所有的才智精力给予了那些真正需要他挽救的生命,这是他与世交流的方式,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可是剧中许多人却将此误解为豪斯的高傲,一心与上帝比高。最后大叔不无神伤地说,上帝不会是个瘸子。执着的付出换来的却还是伤害。夜幕下,只有那架钢琴才会静静听他诉说,承载他的真情实感,抚平那颗受伤的心。

  《英雄》


《英雄》大概是最虎头蛇尾的剧

  《英雄》:积重难返 苟延残喘

  首播日:2006/07/22

  2006年下半年当新一季美剧开播之后,有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剧集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就是NBC 重磅推出的科幻剧集《英雄》(Heroes),大家看了几集之后惊呼这简直就是另一部《迷失》(Lost)。这种感叹觉不是空穴来风,不是说两部剧的剧情相似,而是指两部剧的精彩程度不相上下,的确,《英雄》第一季的精彩程度让人赞叹,但它的命运也如《迷失》一样,一个华丽精彩的开局之后,面临的是剧情逻辑严重遭到观众质疑、收视率一路下滑的不幸状况,但不同的是,《迷失》在经过第二季和第三季的调整后又在剧迷中找回了地位,而《英雄》在经历了低迷的第二季、第三季之后,第四季也并未有大的起色,如今已经跌出了主流剧迷的视线外,彻底成为苟延残喘的鸡肋。

  第一季的辉煌时刻

  《英雄》的故事开始于一次日全食之后,一群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普通人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具有了超能力,而这些人又非常机缘巧合地被命运联系到了一起。《英雄》把自己的故事设置与前沿科学结合在一起,故事中的平凡人因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了超能力,第一季中每一集故事情节非常紧凑,集与集之间也很注重悬念设置,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将观众牢牢地吸引在电视机旁。在06年11月艾美奖的颁奖礼上,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空开表示,自己是《英雄》的粉丝。07年3月,《英雄》第一季第13集为自己赢得了其最好的收视率,坐上了全美收视的第一把交椅。不过这种强劲的势头并未能保持下去,《英雄》第一季平均收视1430万,第二季1310万,第三季大幅缩水到940万,而根据第四季最新一集的统计收视仅为 440万。

  第二季开始走下坡路

  《英雄》的衰落起源于第二季,到了第三季有媒体笑称“即使是IQ3000的观众也看不明白这个剧到底在说什么”,数量过多的主角、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观众能感受到编剧们有着很多想法,但是却无力将这些东西有序的表现出来,一条新的线索还没有深入发展一下就匆匆结束,最后东一条西一条的线索把整个剧情弄得犹如一团乱麻,漏洞百出。第四季开始《越狱》(Prison Break)里有着不俗表现的T-bag加盟《英雄》,给整个剧集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感觉,同时编剧们也意识到了第三季的种种弊病,开始减少了故事人物的数量,专注于讲好每一位超能英雄的故事、专注于理清每一条线索,虽然第四季的收视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认整个故事的可看性还是提高了不少。

  第四季积重难返

  但是这种变化可能来的有些太迟,因为很多当年的粉丝们早已放弃了追看《英雄》,当告诉身边的人“《英雄》又好看了”时大家的反应也是早已跟不上剧情,不愿意再回头去补课。面对今天《英雄》这种惨淡的局面,不知道NBC的管理者们有何感想,当年这部被美国媒体称为是“NBC台戏”的剧集不知道还会不会迎来它的第五个生日。


  《美国偶像》


最成功的美国偶像凯瑞-安德伍德

  《美国偶像》:瓶颈期的真人秀霸主

  首播日:2002/06/11

  2002年的06月11日,由瑞安-西克莱斯特(Ryan Seacrest)和布莱恩-杜克勒曼(Brian Dunkleman)联合主持的选秀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在福克斯电视台开播,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个垄断美国电视荧屏5年的节目就此诞生。

  收视巨擘的诞生

  当时,没人认为这个评委过气、类型俗套的选秀节目能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圈有所作为。但是,第一季却取得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巨大成功,选秀冠军凯莉-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在美国一炮而红,专辑卖到断货,英俊帅气的亚军贾斯汀-古亚里尼(Justin Guarini)成为当红的青春偶像,三位原本被人们认为过气的评委成为了当时的“话题人物”,尤其是西蒙-考威尔正式确立了选秀节目教父的地位,成为电视界收入最高、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而一直收视不佳的福克斯电视台也有了能够杀进收视榜前三的节目。

  紧接着,《美国偶像》的第二季和第三季又将这股选秀风潮蔓延到了整个美国,无数的青年才俊们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加入这个残酷的赛场。鲁本-斯坦达德(Ruben Studdard)、克雷-艾肯(Clay Aiken)、范塔西娅-巴里诺(Fantasia Barrino)、珍妮弗-哈德森(Jennifer Hudson)等一个个优秀的歌手从柯达剧院的舞台买入了公告栏的排行榜,而评委西蒙-考威尔(Simon Cowell)独具风格的犀利点评也让“毒舌”之风迅速蔓延美国。此时的《美国偶像》手势如虹,并在第三季一举击败了前两年的收视霸主《犯罪现场调查》(CSI),成为了继《幸存者》(Survivor)第一季之后美国电视史上第二个收视夺冠的真人秀节目。

  《美国偶像》的黄金期

  在凯莉-克拉克森成功拿下格莱美最佳流行女歌手后,越来越多的追梦者加入了《美国偶像》的参赛大军。从第四季开始,《美国偶像》进行了大规模的赛制改革,由以往的32强变革为有男女各十二位选手组成的24强,此举让赛事变得更为紧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而不断涌现的优秀选手也让《美国偶像》的比赛较之以前越发激烈精彩,而三位评委也尽情释放着自己的能量,用接连不断的连珠妙语让充满战场硝烟的《美国偶像》比赛变得更加的精彩。这使得美国偶像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期,不仅在收视率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而且所选拔出的选手在音乐上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凯莉-安德伍德(Carrie Underwood)在业界和销量上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连续三年蝉联格莱美最佳乡村女歌手奖,走摇滚风的克里斯-道奇(Chris Daughtry)的首张专辑在短短五周之内买破一百万张,成为史上销售最快的摇滚专辑,埃利奥特-亚明(Elliot Yamin)、凯瑟琳-麦克菲(Katherine Mcphee)这些在比赛都有着杰出表现的选手也都在音乐界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此时的《美国偶像》,俨然是美国最大的造星梦工厂,而三位风格各异的评委,也成为了风靡美国的电视明星。

  收视上的骄人成绩和业界良好的口碑让福克斯电视台看到了《美国偶像》这座金矿源源不竭的潜力。在第六季中,福克斯电视台在《美国偶像》的比赛中插入了以慈善为主题的“偶像回馈之夜”,并力邀往届选手和当红巨星登台献艺,为慈善活动筹集善款,此举为《美国偶像》赢得了超高的关注度和如潮的好评,也让这个原本商业化的节目披上了一层温情的外衣。

  巅峰过后 滑入低谷

  但巅峰之后的《美国偶像》却开始迅速滑坡,从第七季开始,《美国偶像》的收视率开始持续下滑,尽管依然保有着美国电视剧收视霸主的地位,但是节目内容的一层不变还是让颇多观众选择了换台。第七季的比赛原本有着一个良好的开始,不断涌现出的优秀选手使得比赛从海选阶段开始就紧张激烈,而拥有大卫-阿楚莱塔(David Archuleta)、迈克尔-约翰斯(Michael Johns)、卡利-史密森(Carly Smithson)等诸多强手的24强也颇具看点,但是节目组一成不变的比赛模式和过于老气的比赛主题让本来可以精彩纷呈的比赛变得死气沉沉,而选拔出来的冠军大卫-库克(David Cook)也并没有在歌坛取得与前辈比肩的成就,使得整个第七季成为了在《美国偶像》历史上颇为尴尬的一季。



三位老评审

  新老交替 《美偶》彻底变脸

  不甘沉沦的福克斯开始了对《美国偶像》大刀阔斧的改革,赛制的改革、新评委的引入、表演嘉宾的年轻化都没有收到太好的效果,而老评委宝拉-阿布杜尔(Paula Abdul)的离开更是给《美国偶像》节目组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第九季中知名脱口秀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的加盟让比赛多了不少看点,但选手质量的下滑和乏味的表演还是让比赛变得枯燥乏味。而对《美国偶像》更为不利的是,资深评委西蒙-考威尔和兰迪-杰克逊(Randy Jackson)将在第九季之后携手离开节目组,转投福克斯的全新选秀节目《未知元素》(The X Factor)。节目更加年轻化、赛制更加多元化的《未知元素》势必将会对美国偶像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三大老牌评委西蒙、宝拉、兰迪的携手加入也会将许多《美国偶像》粉丝的注意力转移到《未知元素》上。不知到时候在《未知元素》、《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等诸多真人秀节目的强势冲击下,没有了三位老牌评委、缺少了吸引眼球的优秀选手的《美国偶像》还能不能维持自己“真人秀王者”的地位。


  《邪恶力量》

《邪恶力量》的一大看点就是两位主演之间的“火花”

  《邪恶力量》:五年驱魔之路

  首播日:2005/09/13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习俗,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当地的鬼故事。我对于鬼怪传奇很感兴趣。我们把这部剧定义为一部现代美国西部剧。两个枪侠开着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们打击邪恶,亲吻美女,然后在日落的陪伴下再次上路。如果我们要在一部剧中加入牛仔,那么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配上可靠的马儿。”就这样,两个继承家族使命年轻的兄弟,驾着67款英帕拉穿梭于美国的各条乡间小道,《邪恶力量》(Supernatrual)的故事诞生了。

  《邪恶力量》和前面几部剧的不同在于,它播出于4大公共频道之外的CW电视台,虽然CW电视台号称第五大电视网络,但在收视观众上无法和前四大相提并论,也因此它的剧集不得不另辟蹊径,专攻青少年路线,除了在网络上颇有人缘的《绯闻女孩》外,这部《邪恶力量》凭借其B级电影水平的制作,惊悚中又带点诙谐和亲情的剧集拥有了稳定的收视人群,成为CW电视台的一个台柱。从上面那段制作人埃里克-科普克(Eric Kripke)的话中不难看出,《邪恶力量》是一部关于民间奇闻的电视剧。埃里克还曾今设想仅仅把两兄弟当成观众的司机,载着大家开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但很难有一部美剧能够拍到第五季还能沿用当年拍摄首集试播时的构想,《邪恶力量》也不例外,从最初的捉鬼二人组发展到了后来的神魔肉身。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邪恶力量》的五年变革。

  第一季:寻父之路

  本季亮点:在本季中,埃里克的助理编辑们到美国各地收集当地的怪谈,整理之后交给埃里克统一风格,再加入与主线“寻父”相关的线索,在部分故事中让兄弟二人巧妙的与父亲擦肩而过,每个分集独立成章,不影响主线剧情。单元剧的形式让作为新剧的《邪恶力量》更容易被影迷接受,没有错综复杂的剧情,直接用鬼怪这一在剧集中不多见的元素吸引观众。

  本季暗点:单元剧不比得剧情连贯的电视剧,主线发展得异常缓慢,不存在设下悬念、让观众心甘情愿的在下一集打开电视的优势。要是哪一集不够精彩,或者仅仅是该集中出场的鬼怪不和观众口味,在下一集播出时都会流失不少收视率。本季中各个单集素质参差不齐,但好歹拿到了第二季的订单。

  剧组幕后:埃里克很清楚,《邪恶力量》不是《迷失》(Lost),不能有无休止的悬念,主线越简单越好。“要在剧中设下一个又一个的迷题,再相应的给出满意的解答,连续撑上好几季,这点很难做到。”在第一季中,埃里克沿用早期《X档案》(X-Files)的模式,让每个单集自圆其说,这样的好处是观众们即使不了解前面的剧情,也可以欣赏最新的剧集。但老是让观众们看各式各样的鬼怪,却不把剧集往着主线的方向推进,观众会不会厌烦?这是第一季结束之后让埃里克最头疼的问题。于是他大胆的改变了故事的大环境,让兄弟二人置身于新的困境之中。

  第二季:复仇之路

  本季亮点:剧情的改变给编剧们较大的发挥空间,加入恶魔之后剧集的黑暗氛围有了提升,特别是用阳寿做交易的十字路口恶魔让故事增色不少。

  本季暗点:恶魔和千奇百怪的幽灵鬼怪相比哪个更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恶魔虽然和主线剧情牵扯得比较紧密,但出现次数太多就失去了新鲜感。

  本季幕后:制作人在第二季中大胆的尝试跳出第一季的模式,让兄弟二人陷入丧父的悲痛中,并把主线从寻父转到报仇。在本季中出现了一个小酒馆,作为恶魔猎人的聚集地。兄弟二人可以在这里得到各种各样的情报,在酒馆里他们也结识了许多新伙伴。但由于埃里克认为这个酒馆破坏了剧集的流浪感觉,所以让它在第二季最终集中被毁掉了。在构思前两季的时候,编剧们都希望把本剧的主旨定位为“恶魔和人性的对抗”,这个想法终于在第二季的最后实现了。不过本剧大老板埃里克却很不喜欢剧集的发展方向,他认为第二季太“繁琐”并且让人感觉很“混乱”,他还是喜欢那种每集独立成章的模式,觉得那种表现手法在叙事结构和故事本身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季:拯救之路

  本季亮点:本季中兄弟二人表现得更加向往平凡人的生活,但却深陷人魔大战无法抽身,这一设定延伸出了很多精巧的细节。另外本季中还是没少恶魔,但却权衡好了恶魔和其他鬼怪出现的比例,在推动剧情的同时保证了故事的新鲜程度。第三季中的幽默元素比较多,其结局也为第四季准备了不错的开篇。

  本季暗点:露比(Ruby)和贝拉(Bela)两大女性角色在本季登场,两个演员都挨了不少骂,很多人认为这两个角色只是凭借美貌来吸引男性观众,对剧情没什么好处。最后露比成功的被发展成关键人物之一,贝拉被果断的处以死刑。

  本季幕后: 在第三季中,埃里克尝试把第一季的“简单、单纯、情感化”的模式和第二季那种紧张的感觉混合起来,制作公司也希望剧组能够拓宽故事线,让剧集更有史诗的感觉,并且给了剧组更多的制作经费。不过由于首集的制作经费远超预算,制作公司马上改口让埃里克不要做得太大了。剧组本来决定在本季中介绍母亲玛丽 (Mary)和黄眼之间的恩怨,并且进一步扩大恶魔战争的规模,结果由于编剧罢工,本季的集数从22集减至16集,无法完成当初的设想。虽然没有实现计划,但埃里克还是肯定了第三季的整体表现效果,认为第三季让《邪恶力量》“更加极端、更加残忍、更加简洁”。

  第四季:护印之路

  本季亮点:天使的加入让人魔大战升级为神魔大战,《邪恶力量》的主线比前几季复杂了不少,并且主线发展的进度被明显加快,吸引了不少新观众。在忙着搞“史诗”的同时也兼顾了单元剧故事,既吸引了新观众也留住了老影迷。

  本季暗点:在开播之前剧组曾一度宣传迪恩在地狱的遭遇将会怎么怎么影响这个角色,最后观众们发现迪恩还是那个迪恩,他在地狱的遭遇只是发展出了一些剧情,角色本身并没有发生明显或者有趣的改编。

  剧组幕后:由于天使的引入,第四季的故事线更加庞大。原本埃里克不想在本剧中加入天使,但后来他又意识到他必须要让剧中出现一股能够和恶魔对抗的势力。但引入天使之后,编剧们又感觉这部剧的大环境是神魔大战,却老是在讲两个流浪汉开着肌肉车东飘西荡。于是剧组开始计划在第四季中让恶魔倾巢而出,战争全面爆发。但无奈成本的限制,他们不得限制战争的规模,让主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埃里克认为成本的限制反而对本剧有利,他认为以兄弟为中心的剧集比第三季“史诗”的那几集有趣。最后这场战争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虽然没有全面开火,但仍然十分紧张,以一种诡异的方式进行着。剧组人员都认为,第四季的主线是剧集开播以来最好的。

  第五季:天启之路

  本季亮点:路西法降临人间之后恶魔敌人更加丰富,缺乏个性的杂兵不再抢戏了,取而代之的是相当有分量的天启四骑士和死神群等等,但恶魔的出镜率明显降低了,目前本季表现得更多的是兄弟二人作为恶魔猎人所经历的离奇事件。也许是为了缓解世界末日的压抑气氛,这些作为单元剧的离奇事件都还比较幽默。

  本季暗点:路西法降临之后似乎很遵纪守法,没有大开杀戒,目的是等着他的御用肉身山姆点头,这有点让人扫兴。和上一季相比虽然情节有发展,但神魔大战的规模却被缩小了。

  本季幕后:在策划第五季时,编剧们发现随着天启的到来,很难再写出独立成章的单集剧本。主角不可能在人类即将灭绝的关键时刻,开车千里迢迢的到国家的另一端去处理一个鬼屋。但由于制作经费问题和老大埃里克的固执,本季中还是有相当多的小巧情节。每个不痛不痒的单集都会和主线有一定的关联。有编剧笑称这是一个打折版的世界末日。虽然大部分人不会知道天启的到来,但他们能够感受到各种迹象,比如疾病的大面积流行、天灾、物种灭绝等。

  作为一部即将完结的剧集,本剧的剧情轮廓已经完全浮出水面,不管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国内本剧都有相当不错的人气。其题材能够吸引特定的观众,这也是《邪恶力量》热播五年的原因之一。但很少有恐怖题材的剧集能够坚持到一季以上,《邪恶力量》精良的制作还是不可置疑的。


  《迷失》

无论观众如何评价《迷失》,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小岛已经成为小银幕上的经典

  《迷失》:可贵的善终

  首播日:2004/09/22

  结局日:2010/05/23

  1.《迷失》的诞生:

  2004年1月的时候,当时的ABC电视台老大劳伊德-布劳恩(Lloyd Braun)希望制作一部电视剧,在剧中综合小说《蝇王》(Lord of the Flies)、电影《荒岛余生》(Cast Away)、电视剧《梦幻岛》(Gilligan's Island)以及真人秀《幸存者》(Survivor)中的卖点。于是杰佛里-利伯(Jeffrey Lieber)为ABC写了一个剧本,但ABC不喜欢他的剧本,又找到后来《迷失》(Lost)的幕后灵魂J.J。艾布拉姆斯(J.J.Abrams)。 JJ提议在伊德-布劳恩的原始构想中加入超自然元素,并和达蒙-林德洛夫(Damon Lindelof)一起定下了剧集的风格,设定好了个性鲜明的角色。

  终于《迷失》的试播集在2004年9月22日和观众见面了,ABC在这个两集联播的试播集中花了血本,制作费用大约在一千万美元到一千四百万美元,创造了当时的试播集成本记录。但这些钱当然没有白花,《迷失》的开播在舆论界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内地,《迷失》一度和《越狱》在受欢迎程度上不相上下。《迷失》和后来的《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一起挽救了ABC低迷的收视率。但讽刺的是,《迷失》生父伊德-布劳恩却在这部剧还没开播之前就被ABC电视台的母公司迪士尼 (Disney)开除了。原因之一是当时ABC电视台收视不振,原因之二就是制作了《迷失》这样的高风险电视剧。

  2.全剧风格:

  《迷失》中有相当多的角色,其故事不仅仅只是这些角色在岛上发生的互动,还包括了各个角色的往事以及未来。通常每一集都有一个中心人物,这个任务是这一集中的主角,不管是岛上的剧情还是在闪回或者未来剧情中。结尾通常会出人意料或者引人深思。

  黑与白的对比在《迷失》中非常明显,这些对比能够激化剧情,也让剧集增加了不少的深度。强烈的反差也反映了角色性格的两面,其中凯特 (Kate)这个角色特别明显。造成本剧中角色性格多变的通常都是家庭问题,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有幸福的家庭。虽然黑白分明,但剧中很少表现出绝对的正义和邪恶,两大主角杰克(Jack)和洛克(Locke)虽然时有冲突,但并无好坏之分,只是象征着科学与宗教的分歧。

  剧中有相当多的文学映射,比如经常出现小说的名字,或者大量根据经典小说改编的剧情等,甚至还有很多角色是根据历史上的哲学家命名的,比如约翰 -洛克(John Locke)。

  3.核心看点:

  悬念无疑是本剧的精华。没有任何一部影视作品能够像《迷失》这样刺激观众的好奇心,以前没有,以后可能也不会有。岛上的各种超自然现象虽然少有大手笔的CG投入,但随着幸存者之间的化学反应,这些离奇事件不仅仅吸引了观众,还让狂热的影迷绞尽脑汁的思考,推断结局。本剧前期的时候网上有数不清的猜测,客观的说这些猜测几乎都没能和现在的剧情靠边,但仍然十分精彩。很少有一部剧能够让观众这么投入的去做研究,《迷失》做到了。

  有不少看过本剧的人认为《迷失》简直就是在故弄玄虚,这种看法有点极端。《迷失》不仅仅是出一道无解的题让观众乱猜,更多的时候是对社会的思考,根据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真实存在的矛盾安排剧情,最后展现出来的故事很像是寓言,把角色的命运引向温馨的结局。这部看似毫无头绪的电视剧绝对不只是故弄玄虚这么简单,只是很多观众不理解《迷失》的定位而已。

  4.收视表现:

  《迷失》逐年递减的收视走势并不乐观。算上重播,前三季本剧的平均收视率都在一千五百万以上,到了第四季开始骤降到一千三百万,第五季就只剩下一千一百万了。这个收视率肯定不低,不然《迷失》不会在激烈的美剧竞争中播到第六季。但当年《迷失》作为一部超级大剧横空出世,混到第六季收视率却连一千万都不到,ABC的老大们心里可能不会好受。

  关于收视率的下降,本剧的制作人曾作出过很无力的解释,说什么《迷失》的很多观众喜欢在网上下载,或者喜欢等一季出完之后买DVD看等等,但明眼人知道这都不是主要原因,别说用来敷衍电视台高层,连普通观众都不会相信。

  当年《迷失》开播的时候,其独一无二的特点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其中包括不少看新鲜的,这些人是被悬念套住的,他们可能根本就不关心角色本身有哪些魅力,只希望看到主线剧情赶紧完结。最后在长时间的煎熬之后终于受不了“拖沓”的剧情,下定决心不追了。这种情况在第二季之后特别明显,不少观众都反应根本不知道《迷失》在讲什么了,他们也很怀疑可能连制作人都不知道剧情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准确地说,早期《迷失》的收视率有很大的泡沫成分,现在播到第六季虽然成绩不再惊艳,但也好歹也算勉强及格了。

  虽然有一部分人把这部剧捧上了天,你在每个美剧论坛都能够看到关于《迷失》的热烈讨论,但其实《迷失》在商业上不算成功,只能算一部叫好不叫座的优秀电视剧。

  5.优缺点评:

  优点:本剧在人物刻画、剧情安排、气氛烘托、配乐选取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超一流的水平。剧集本身在结构上面的优势也为制作人提供了相当大的发挥空间。毫不夸张的说,《迷失》几乎包括了影视界的一切元素。只要是影迷,就能在《迷失》中看到亮点。另外本剧的细节非常丰富,细心的观众可以在剧中轻易的找到制作人们安排的彩蛋,这些别出心裁的细节让《迷失》更加耐看。

  缺点:定位模糊。集各家之长虽然不容易,但最终市场证明了《迷失》在商业上的缺陷。另外无休止的悬念也瞎跑了一批观众,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看一部伤脑筋的电视剧。换句话说,《迷失》的娱乐性弱于现在的主流美剧。

  6.未来展望:

  《迷失》的最后一集将于今年5月23日播出,在电视上还剩下最后一个多月的寿命,对于《迷失》的粉丝来说这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一方面六年的等待终于结束了,另一方面他们很难再找到一部和《迷失》相近的影视作品。《迷失》其实有一定数量的周边,从游戏到玩具都有,但《迷失》很难作为一种主流文化被人们接受。在JJ制作的《科洛弗档案》(Cloverfield)中,我们看到一个达摩(DHARMA)的LOGO一闪而过,也许这是JJ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迷失》登上大银幕的一种美好意愿吧。



作者: 忽略不计    时间: 2010-4-6 11:14

加里森敢死队---------是我的最爱
作者: loversung    时间: 2010-4-7 05:30

喜欢豪斯。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