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农村的“随礼风”,加码又变味!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3
时间:
2010-1-29 18:48
标题:
农村的“随礼风”,加码又变味!
古人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随礼,是现代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亲戚朋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随个礼本无可厚非,然而随礼之风目前在农村已愈演愈烈,而且加码又变味,农民一年收入的相当一部分都随了礼。这样的状况不仅使许多农民不堪重负,背离了人情往来的本义不说,更演变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习俗。从过去的“礼轻情意重”变成了“礼重人情薄”,人到不到不要紧,只要礼钱到就行。除了红白喜事之外,小叔子弟弟结婚、大姑姐妹妹出嫁、盖个房子、扩建院落,甚至盖猪圈、垒个鸡窝等,只要能说出个名堂来的都要大摆筵席庆贺一番……本来是好事一桩,到头来却惹人生厌。
外出打工,也为躲避随礼
在农村,各种红白喜事已经成了农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接到通知就像是拿到了罚款单那样发愁。每逢各种节日、高考中考结束等比较集中的时候,甚至有人因为实在负担不起。就找个理由躲出去。村民小虎和妻子海花今年8月初发现自家的农田遭受了严重干旱,已经无法挽救,二人商量后把6岁的孩子放到其奶奶家照看,夫妻一起到呼和浩特市一家澡堂搓澡打工。这一决策的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能挣钱补救一下颗粒无收的尴尬,二是躲避村里的各种随礼。 “我们结婚时家里就有了外债,每年都靠种地的收入一点点偿还。今年遇上干旱,生活负担加重,如果再去随礼,实在是招架不住了。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外出打工。”小虎说道。
小虎和妻子同时表示,明年干脆把自家的农田承包出去,二人继续出去打工。这样不仅能赚些钱补贴家里,还能省去一笔随礼钱。“我们不是没有人情味,而是确实随不起!以前在村里时谁家有个大事小事也随过礼,现在村民跟风太厉害,你家有事摆了宴席,他家就紧接着找个理由‘回收’一下掏出的礼钱。这样一来,一年的收入大半都随礼了,日子啥时候才能过富裕啊!”妻子海花感叹道。
为了攀比,死要面子活受罪
促使随礼风愈刮愈烈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百姓生活好了,相互来往多了,再者就是人们相互攀比心理也明显了。“今年我随礼随了4000多元,人家给多少,咱得掏多少。一个村里住着,谁掏多少都有账目,礼金少了也不好看。不过面子是有了,可是这兜里的钱却越来越少了!”一位村民无奈地说道。在走访中,另一位村民介绍说,现在正是年关头,结婚的接二连三,都是乡里乡亲的,通知了就得去,还得考虑面子问题。随礼既是无奈的捧场又是面子在作祟。今年59岁的老人德柱深有感触地说道:“有一次参加村里的一个宴席,把自己兜里的300元钱都随了。其实自己本打算是要随100的,结果有个同村的有钱人在他跟前交了 300元礼钱,并有些蔑视地问他随多少?德柱当时觉得那人是在嘲笑自己没有钱,结果把兜里的钱全部搭了进去。回家后,妻子还与他闹起了矛盾,老两口一个月没说话。
在农村,村民们相互熟识,有事儿的时候大家“凑份子”相互帮忙也在情理之中。但这种随礼也攀比的心理却是在打肿脸充胖子。不少人普遍觉得,谁家办事情自己如果没去随礼或者礼金比别人少,都是乡里乡亲的,日后无法面对。然而,随之带来的经济压力又只能让他们“死要面子活受罪”。
礼金加码,农民无奈打欠条
一些低收入农民面对随礼之风时更是苦不堪言——有的东挪西借,债台高筑;有的卖羊卖猪;还有的实在没招,硬着头皮打欠条……村民胜军一家三口和两位老人一起生活,往年收入能剩下一万余元,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开销还算够用。然而,额外的随礼钱却让他感觉有些吃不消。他向记者透露说:“我父母年岁已大,家里的重担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今年干旱影响收入,我本来打算出去打工,可考虑到妻子一个人照顾老小忙活不过来,便放弃了。到了下半年,光随礼就随了3000 多元,其中2000元还是打的欠条。”据胜军妻子高娃介绍,上周自己表妹生小孩过满月,亲戚朋友都去祝贺,惟独他们一家左右为难,拿着手里仅有的100元不知如何是好。人家都准备随200、300的,我们100元钱拿出去太逊色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打电话给表妹,自己准备随礼的200元又一次打下了“口头欠条”。
与城里一样,如今农村的随礼钱也在逐年上涨。以往的30、50早已拿不出手,关系普通的就拿100,关系再近的就拿200、300,要好的朋友或者是亲属少则300,多则500、1000不等。家里条件好的能拿出现钱,生活困难的就得卖牲畜,甚至打欠条,等到明年秋收再偿还。这样的恶性循环让许多农民喘不过气来,因此有的村民也使出另一招数,你请我就去,原则性地掏出100元钱,但要带着一大家子去狠吃一顿。他们用这种豁出脸面的办法捞回自己的血汗随礼钱,虽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但仔细想想,不难明白他们的苦衷。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