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推荐] 18.教宗教令是否偽神學謬理? [打印本页]

作者: balmon    时间: 2009-12-29 07:00     标题: 18.教宗教令是否偽神學謬理?

18.教宗教令是否偽神學謬理?

1.        筆者是此文章作者,希望引發大家思想箇中道理,歡迎討論及反證以下問題,筆者使用發放一篇新文章方法來參與討論及回應所有在論壇內讀者的問題。但請不要迷信,也不可迷不信,如果未將事實及道理真相弄清楚之前,就下一個決定或定論,信或不信,這樣就有點兒迷。今次討論的問題是「神導進化論」是否符合神學?(認真、正經神學研究討論)

2.        上回講到,如果大、中、小學校長能夠選用舊版不從出版商的商業計算,不轉新版的教科書,並在學校提供及管理一個舊教科書公平貿易買賣平台,供全校家長一個自由選擇機會,大家都會快樂些。這樣全校也可以比較環保很多啊!小朋友,救救地球,地球的病已經很嚴重啊!地球說:有沒有藥吃?唔打針得唔得呀?

3.        天主教首任教宗宗徒伯多祿及基督教使徒彼得誹謗神導進化論?現在引用天主教首任教宗教令,他寫給信徒的公開信說明之:「他們故意不理會神(造物主)在太初用祂的話創造了天地這一事實。」一個事實當然不會同時是捏造出來的「神話」故事。「最重要的是,你們必須知道,在這世界末日來臨之後期,有些人受私慾的支配,會出來譏笑大家,說:世界末日在那裏呢?一切還不是跟創世之初一樣嗎?」另有一些好譏笑的神學家說,神不再理會及維持現今的天和地了。但是,他們要知道:「現在的天和地仍然能夠維持及保留,是憑籍著神(造物主)的話使天和地保留及維持著的。」(伯多祿後書3:3-7,彼得後書3:3-7)所有教宗教令都是絕對無誤?教宗教令是否可以不理?

4.        主耶穌同樣犯了誹謗神導進化論的罪?假設主耶穌仍然在地球上,也不會贊成神導進化論,何況耶穌基督現在已經從死裏復活升到天上看著我們地上的人,祂怎會同意神導進化論呢?不信。可以將主耶穌的生平研究研究一下。筆者現在引述主耶穌在世時的一些說話證明之:「在太初,創造世界的時候,神造人,有男的有女的。」(馬可福音10:5-9)另外還有一段:「因為那些日子(世界末日)的災難,是從神創造萬物直到如今,並未曾有過的,將來也不會再有。」這兩段經文明顯表明世界萬物並不是由神引導演化或進化而來,乃是由造物主創造出來的。(馬可福音13:19)

5.        筆者告訢大家關於這世界上的事,大家尚且不信,要是告訴大家關於屬神的事,大家又怎麼會信呢?你們是世上的教師,連這些事都不明白嗎?大家為甚麼不明白筆者的話呢?筆者的話大家聽不進去,因為大家從不是站在真理那一邊。

6.        真是保你大——神導進化論神學家!懇求你們從新舊約全書聖經經文——神的話當中,找一段能夠說明世界萬物或地球或人類是進化、演化或突變出來給筆者看一看。好嗎?大家都應知道,不符合科學,而自稱科學,就是偽科學;不符合神學,而自稱神學,就是偽神學。不可以撒謊抵擋敵對真理;更不可跟世俗世界做朋友而敵對神。評論主要討論事,目的並非論斷人、針對人。另外,主耶穌有權論斷神導進化論神學家嗎?詳細請參看(雅各書3:13-4:12)

7.        此文章命名為「神導進化論是否一個謬論?」版權為作者所有,但大家可以免費轉載,也可以免費使用電郵、電話短信、放在討論區或學校自由講場論壇,與全世界各地朋友分享神導進化論在神學上的錯謬,但請不要做出太多垃圾電郵。如果不想再收到此文章,請電郵回覆作者。如要翻譯此文章作免費分發用途,歡迎與作者聯絡,以便跟進。

作者筆名:巴拿巴 (Balmon)
(如要轉載,請全文轉載此文章內容)

筆者其他文章教程路線圖:-
1.恐龍化石是大洪水證據?
2.已死細胞能複製復活?
3.人類的物種起源?
4.人猿由考古學家創造?
5.地球上金和銀的來源?
6.地球在46億年前已經熔化?
7.太陽的燃料氫在50億年前已經用完?
8.地球地核的鐵是由超新星製造?
9.死物能進化成生物嗎?
10.進化還是創造?
11.外星人乘坐飛碟墜毀地球
12.地球有46億歲嗎?
13.造物主有存在可能性?
14.應否花金錢研究進化論?
15.齊天大聖帶你大話西遊
16.國家性歷史文獻也不雅送檢?
17.撒播單張的人
18.教宗教令是否偽神學謬理?
19.耶穌基督是神?
20.基督教因信稱義的定義?
21.天主教因信成義的定義?
22.兩種蓋房子的人
23.進天國必需穿上禮服
24.建立教導真理平台方法
請登入超連結網站搜尋筆者其他文章:
http://hk.search.yahoo.com/searc ... amp;tmpl=&myip=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