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欢乐吐槽]
起点鉴宝文现实版? 专家:胡扯
[打印本页]
作者:
WMJ
时间:
2014-7-31 01:07
标题:
起点鉴宝文现实版? 专家:胡扯
本帖最后由 WMJ 于 2014-7-31 13:09 编辑
2014-07-30 08:55: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经常刷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可能留意过一篇文章,这篇被称作“神文”的标题是《震惊: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神童郝笛,21岁身家过亿》。文中,天津一名叫郝笛的年轻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称号。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21岁身家过亿……从2002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媒体对郝笛进行报道。有的文章写道,郝笛有着‘中国考古第一大家’的美誉,也是第一个敢用照片鉴宝的人,而且从未失过手,发生在他身上故事的情节堪比“盗墓笔记”。
不过,因为内容实在是太玄乎了,不少人一边转发,一边发出质疑声,有的干脆在标题后面写上“求戳穿”。“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百度贴吧中,郝迪吧也有不少粉丝,很多人在网上留下了自己手里宝贝的照片和电话,希望郝大师能给鉴定一下,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12年前他就在此留言,希望郝迪能够帮他鉴定自己手里的几枚古钱币。
翟先生:觉得很多媒体报道他,说他能力特别强。
但郝迪并没有给翟先生任何回复,正如他对其他的网友一样,这个天才少年只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并不曾在网上现身。
不过,在不少圈内人士看来,郝迪的故事实在不可信。收藏专家马未都表示,不少媒体报道的第一个故事就是郝迪七八岁时靠观察给故宫文物挑错,这完全背离了常识。
马未都:一个孩子给故宫文物指出错误你觉得符合常识么,鉴定是技术活,不是谁随便一说,没有人凭感觉的。
在一档电视节目对郝迪的采访中可以看到,郝迪家里摆放着满屋子的青铜器、铜镜、古钱,数量庞大且多数都十分宝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表示,青铜器的价格十分昂贵,普通家庭很难有条件收藏多件青铜器。
刘庆柱:现在青铜器价格很高了,看看家庭背景,如果是收藏家庭世家还可以,或者是大企业,否则只进不出很多件是不太可能的,一件青铜器现在都是几十万几百万。另外青铜器也不好存放,对存放的条件要求很高,比如要恒温。
“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圣?对于郝迪的报道最早出自天津《每日新报》的记者魏孝民之手,魏孝民称,十几年前,自己与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会长何志华聊天,聊到了一个喜欢研究古币的孩子,于是便有了对郝迪的采访,但出名后,郝笛热衷一些经营活动,在天津媒体圈和收藏圈的口碑也就大不如前了,魏孝民认为,这或许也跟他的商人父亲有关。
同时,在不少媒体报道郝笛时,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他曾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当年,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是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的负责人正是引见魏孝民采访郝笛的何志华。何志华对记者表示,郝笛的确曾是该委员会的会员,并跟着会里研究钱币的专家王宗发老师学习古钱币知识。但自从被媒体报道后,郝笛就再也没有来会里参加交流和学习,另外,据他了解,郝迪也没有进入相关领域学习专业知识。
何志华:在天津都碰不到他,以后也不来会里了,原来跟他讲,你要想学,我们做做他工作,你就进入正式文博专业学习去,以后我们就都见不着面了。
对于郝笛是否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一事,何志华称:当时活动经费紧张,博物馆没有投入,所以谁如果愿意要证书,就可以自己出钱制作。在看了网上关于郝迪神乎其神的报道,何志华的评价是:这孩子就是对古钱币热爱,谈不上天赋,也不可能有与生俱来的天才、神童。
不仅如此,后来经过确认,很多媒体报道的,所谓郝迪是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的消息也并不属实。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表示:“当然不是。”刘雄还告诉记者,他也是在微信上才看到郝笛,“文物鉴定学是博物学的范畴,没有神童也没有神话。”另外传说中郝迪所著论文,也都无迹可寻。
考古界的这个“天才神话”的出现,很大原是因为考古鉴定缺乏标准,文物圈里的鉴定,都是自己对自己的名声负责,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体系。现代媒体的炒作,以及拍卖行的刺激,使收藏渐渐由小众行业变成大众瞩目的热点,而社会上真正有本事去鉴定的人远远满足不了鉴定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收藏的江湖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
同时媒体疯狂而随意的报道,也将一个普通的故事过度神话,“天才郝迪”无辜也好,无奈也罢,可能只是一个热爱收藏的普通人,媒体应当自律,而享受炒作或者追捧炒作的人也应当从心底静一静了。
(记者马闯 庄胜春 实习记者李佳思)
新闻链接: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上午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认为,“这是一次胡闹,不值得过多关注”,这是有人炒作的反常举动。
什么是“考古学”?陈克伦解释,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基本训练就是在田野进行考古。郝迪收藏一些钱币,怎么称得上“考古学家”?从网络的文章看,他只是对钱币有兴趣。
普通的古钱币并不昂贵,价值连城完全谈不上,文物也不是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的。他声称拥有多少万件宝贝,有没有想到过,中国连很多大型博物馆要收藏上万件有价值的文物,都不是件容易事。他的周围人可能想要炒作,说他的眼光独道,可以买他的东西。曾经也有人想要这样成名,事实证明,没有门路。这样炒作是不会成功的。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疯传的一篇“神文”,标题为《震惊: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神童郝笛,21岁身家过亿》,文章描述了天津有一名叫郝笛的年轻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称号。不过,不少网友一边转发,一边发出质疑声,有的干脆在标题后面写上“求戳穿”。
媒体报道 推手炒作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21岁身家过亿……”“敢用照片鉴宝且从未失手”“郝笛七八岁时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给文物挑错,得末代皇叔约谈”……有违常识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里面还穿插着实名实姓的“社会名人”,充满闻所未闻的悬疑气息和反智的情节桥段。
这篇让圈里圈外看得津津有味的“神文”,将一个考古爱好者炮制成为了一名匪夷所思的考古神童,无署名的文章也在网络上走红。郝迪不是凭空捏造的人物,自2002年起就有媒体报道。最早报道来自天津《每日新报》,采写郝笛的记者叫魏孝民。报道郝笛的稿子刊发后,经常光顾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的郝笛,从普通“喜欢研究古币的孩子”变成了收藏新星。据魏孝民介绍,出名后的郝笛热衷一些经营活动,口碑大不如前了,就是一个商人。
离题万里 言过其实
6月30日,在“神文”中对郝笛“佩服到五体投地”的司马南发表了微博《被逼出来的我的一点说明》。他在微博里提到,十几年前在南方某卫视的谈话栏目中, 采访过一个据称认识古钱币等文物的孩子。现场几样东西是孩子自己拿来的,或是家里人拿来的,还是记者从哪里拿来的,他现在记不太清了。但主持人所提的问题是记者预先设计好,并且事前沟通过的。司马南在微博里写到:“假如大家现在在网上所传的这个考古天才少年,就是当年我采访过的那个小孩儿,未免离题万里言过其实了。”
与会长何志华、记者魏孝民相比,古钱币专家、天津市钱币学会理事王宗发认识郝笛时间要更早些。“神文”中还提到,2001年11月30日天津某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没能说明白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的来龙去脉。一筹莫展之际,16岁的郝笛出现并指出,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再往下挖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王宗发揭穿,那些都是他的研究,郝迪关于古钱币的一些言论,都是他发表在文章里的东西。
文物鉴定 哪来神童
事实上,这名被光环笼罩的年轻人不足30岁,其“神奇”似乎只在“线上”,只存在于互联网中,不少考古、收藏界的“圈内人”称,“压根不知道这个人”。
针对“神文”提及的学术成就,古兵器收藏者@汗青微博指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没有任何刊载信息,核心期刊里没有,普通搜索引擎里也没有任何刊载信息,基本可以肯定是杜撰的。
“神文”中提到,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否定此说法。刘雄也是在微信上才看到郝笛,“文物鉴定学是博物学的范畴,没有神童也没有神话。”
LZ:百度了一下居然真的有这位的词条,介绍非常YY【
http://baike.baidu.com/view/8559579.htm?fr=aladdin
】
作者:
k。k
时间:
2014-7-31 01:30
听起来就是个伤仲永的故事
作者:
逆昀
时间:
2014-7-31 02:25
炒作,真会往脸上贴金
作者:
皮卡丘
时间:
2014-7-31 03:52
不会是冀宝斋和中藏网炒出来的吧。
作者:
忧郁的八哥
时间:
2015-8-19 06:16
其实是起点文吧?呵呵。。。。。。
作者:
wxrrxw
时间:
2015-8-19 09:34
如果是CCTV的《走近科学》那个节目,一切就都有了解释
作者:
tiramisu11
时间:
2015-8-26 22:53
切,鉴别古玩这个真的是要靠经验哒,马先生就说过,他拿起东西就知道是啥年代的就和女同志拿起一件衣服就能知道是啥布料的感觉是一样的,都是靠经验积累哒
作者:
notgentalman
时间:
2015-8-27 01:23
真有才,那些寻宝类的电视节目能不请他当嘉宾,也好提高收视率?
现在是起点文看多了,都开始幻想了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