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
“90后”择业新观念:说跳槽就跳槽,顺心放首位
[打印本页]
作者:
iamcarrieok
时间:
2011-12-9 00:03
标题:
“90后”择业新观念:说跳槽就跳槽,顺心放首位
本报“招工难”报道见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90后”择业观发生变化的思考。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缺工,另一方面是个性强、要求高的“90后”依旧在就业路上四处奔波。“90后”的择业观较前辈们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各行业招人用工又该如何应对?记者昨天对此展开了调查。
现象1
说跳槽就跳槽
记者昨天在景田北一家超市见到收银员马丹妮时,她正熟练地帮顾客算账。
马丹妮告诉记者,她来深圳已经一年半,自己起初在一家快餐店打工,干了不到两个月,因受不了老板娘太苛刻,与老板娘争执后立即走人,她连当月的工资都没要。后来她在一家中介公司做房地产经纪,虽然当时与同事相处得像亲人一样,但工作压力太大,完不成任务只有1000多元的底薪。在做了半年多地产经纪后,马丹妮有一天突然决定给自己放个假,蒙头大睡到当天中午,便彻底与第二份工作告别。
一年半内就换了几份工作,马丹妮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遗憾。她对记者说:“工作首先要顺心,赚钱是工作的条件之一,但不能太辛苦,想跳槽就跳槽,没什么可犹豫的。”
马丹妮是经亲戚介绍在这家超市当收银员的。虽然每天要在收银台前站很长时间,可她认为这份工作不用太动脑,只要不算错账,收入也很稳定。
她告诉记者,如果在超市的工作不顺心,就继续选择跳槽。“大不了回老家去,反正我还年轻”,马丹妮轻松地说,“如果有了新想法,也许明天我又辞职了!”
记者采访时发现:不计较青春的成本,择业时想跳槽就跳槽,是很多“90后”都有的想法。
现象2
总遭刁难的工作不爱干
在很多人看来,无论怎样成熟的“90后”,都是一群孩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经营者都表示,“90后”员工个性都很强,他们对工作稍不满意,就会选择跳槽。
生于1991年的小李刚满20岁,昨天他再次决定去人才大市场重新找工作。小李在深圳做过酒吧侍应生、网吧管理员、商场售货员……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工作经验丰富”。谈到不喜欢做什么,小李爽快地说:“太累太危险的活我不干,不受人尊重的活我不干。”小李多次变换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受不了顾客的刁难。
部分招聘单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90后”求职时普遍追求完美,因此,一些没有一技之长,而又眼光较高的青年,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现象3
我的未来我做主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也有一些“90后”们,正在为自己未来承担怎样的社会角色悄悄地做着准备。
“90后”硕士研究生小宁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他打算研究生毕业后报考公务员。小宁的父母在江苏,他目前在湖南一所大学读书。为了锻炼自己,小宁在三个月前还专程自费到深圳一家单位实习。虽然家庭条件还可以,可小宁经常利用假期勤工俭学,考驾照的钱也全是自己赚的。
为了到深圳实习,小宁假期没有回去看望父母,自己在深圳租房子住。实习期间并没有什么报酬,可小宁实习的两个多月一直兢兢业业。小宁告诉记者,“毕业后不论在哪里,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都很重要。”
对于未来的规划,小宁心中早就有了打算:虽然不一定要回到父母的身边,但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没有太大的压力。其实早在一年前,小宁就去应聘过,被一家条件很不错的单位录取了,考虑到要就业就必须提前退学,小宁最终还是放弃了那份工作。小宁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曾经的努力。”
虽然在深圳实习只有两个多月,可小宁认为这次经历对自己未来的择业很重要,“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小宁说。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90后”择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某种程度上也是造成“招工难”的原因之一。解决“招工难”,既需要引导年轻人现实择业,也需要提醒用人单位在了解年轻人心理、满足他们的诉求方面多做努力。(记者 赵鸿飞)
“招工难”困局背后有机会
深圳商报评论员 米鹏民
3天来,本报持续关注深圳餐饮、加工等行业面临的“招工难”困局,有一个重要的初衷,就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深刻认识这一困局背后的深层原因,同时以建设性的姿态抓住这一困局后面隐藏的转型和创新的机会。
从本报记者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对技能要求不太高的普通工种最为短缺,而且已经从过去的季节性缺工演化成如今的常年缺工。
仔细分析缺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还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下去,很难再回到过去劳动力供应充足甚至供应过剩的时候。
其一,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可逆转,而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却非常有限。
有人预测,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很快就会突破2000元的关口。而实际上,以大家比较熟悉的保姆为例,近几年深圳保姆的工资上涨速度十分惊人,已经高于深圳同期的最低工资标准。而自由竞争形成的保姆价格,当然就成为深圳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心理价位。
但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始终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一方面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成品价格持续下降,另一方面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价格又持续上升,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生存已经十分艰难,根本无力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招工难自然是能够想见的。
与此同时,深圳的劳动力价格与内地劳动力输出地的价格差在不断缩小,对一个没有技能的普通劳动力来说,在深圳打工所挣的钱已经和在家乡打工相差无几,而远走深圳却要付出抛家舍业、无法照顾老人孩子、无法维系社会关系、重新适应工作生活环境、承受高生活成本等多重代价,在经济上是完全不合算的。
其二,日益突出的劳动力卖方市场,要求企业主动适应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打工者的个性和诉求。
对企业来说,比招不到工更具挑战性的,是好不容易招来的工人完全没有了父辈的踪影太辛苦的不干;不喜欢的不干;不受尊重的不干;钱少的不干……说辞职就辞职,哪怕扣下的工资不给也在所不惜。
有人分析,目前深圳的普通劳动力供应,主要靠本就在深圳长大的来深建设者子女和向往大城市生活的“打工新一代”。但这些人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对工作选择上带有鲜明的时代个性,更加剧了招工难的困局。本报今天报道的几个事例,都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来说,“招工难”并不全是坏事,背后也有着重要的机遇。
比如转型的机遇。市委、市政府过去曾多次力推产业升级转型,但由于一般的加工业还有钱可赚,所以不少地方看在GDP的“面子”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拣到篮里都是菜”。
如今,低端的加工企业招不到人了,自然要往成本更低的地方“觅食”。希望各级领导这时候就不要再留恋那一点GDP数字,更不要再花大成本做去外地“插旗”招工的傻事了,还是想办法如何发展和引进适应深圳要素条件和成本环境的高端产业才是正事。
再比如创新的机会。像饭店这样的服务业,到任何年代都需要,再转型也不可能转没了。但是,饭店今天这样的服务水平、这样的经营模式、这样的用工习惯、这样的成本设计,都是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时代形成的。
现在劳动力缺了、贵了,自然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挥霍人力资源,需要有识之士创新业态,“研发”新一代能兼顾就业者尊严、经营者利益、消费者体验的饭店经营模式,再领全国之先。
更令人期盼的是,政府倡导了好多年的企业工资协商机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或许特别强调平等、尊严、权利的“90后”,能改写“老板永远是正确的”企业文化。
2011年12月09日11:39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赵鸿飞 (责任编辑:车洁芳)
http://news.sohu.com/20111209/n328468702.shtml
作者:
apple.x
时间:
2011-12-14 10:04
招工难的是民工,我现在的工作环境还是竞争蛮激烈的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