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技术贴】(不得外传!)如何伪装成一只文艺男青年
[打印本页]
作者:
落日霞影
时间:
2011-8-12 03:04
标题:
【技术贴】(不得外传!)如何伪装成一只文艺男青年
向《假装的艺术》致敬
首先声明,这只是一份伪装成文艺男青年的简单攻略,适合在茶余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时进行突击式地装逼,所以本文的主要立意在于用各种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技巧来限制和引导话题,以达成让那些聒噪的文艺男话痨闭嘴,让那些情绪泛滥的文艺女青年
一见倾心
的终极目的。
首先,安全,才能装逼。
一定
不要
主动开口攀谈,主动的攻击往往会触发文艺青年特别是文艺男青年的自主防卫机制。当一群文艺青年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中间那个高谈阔论的文艺男青年往往就是你最大的敌人,你贸然进入他的领地会使得他像受惊的猫鼬一样疯狂地挖苦你。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安静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温和地看着大家。然后在大家谈到你略有把握掌控的话题时,流露出不屑的神情,等着别人询问你的意见。如果没人鸟你肿么办?这时候笑就可以了,从不屑的偷笑到开怀大笑,如果过程中始终没有人搭理你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外表跟文艺男青年实在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一旦开始搭腔,就顺着别人的话题谈论,想要掌握主动的话,最犀利最便捷的招数是:
全盘否定,将某个特点上升为整体缺陷进行挖苦嘲讽,然后举出某个个例表示欣赏,以此说明你对于全局的情况的了解。
比如别人在谈论布莱希特的时候,你可以直接来上这么一句:“我觉得德国没有文学(全盘否定,吸引眼球,以达成惊世骇俗的目的)。。。德国人所谓的文学只不过是他们哲学思考所产生的数据溢出(将某个特点上升为整体缺陷进行挖苦嘲讽,这点很安全,对文艺男青年来说,在这种风格的发言中与你纠缠会显得自己很没有幽默感),但我很欣赏黑塞/毕希纳/海涅,因为他不是一个标准的德国作家。(无关痛痒的废话,但是效果很显著,尽管你只读过黑塞或者其他某个德国作家的一点作品,但这句话说出来就好像你对德国文学了若指掌)”
同样的句式可以不断替换:“法国没有文学,这个国家盛产天才,可惜这些天才的天分都被浪费在性欲这等无关痛痒的小事上了,以至于他们的文学都是半成品。勤奋永远是法国文学稀缺的品质,在一个巴尔扎克都能被奉为国宝的国度里,你还能指望什么。不过我很喜欢狄德罗/普鲁斯特/加缪,因为他不是一个标准的法国作家。”
“当代中国没有文学,作家们忙着纠结自己的血统:古代文学,现代白话文学是亲生父母,英美文学和拉美文学是养父母,母亲又跟养父有过纠缠,养母又很中意父亲,七大姑八大姨都在旁边指手画脚,活脱脱就是一部乏味的台湾八点档。不过我很喜欢朱天心、朱天文姐妹(请任意替换成一个你读过的作家,当然,王小波、余华之类的尽量不要,保持小众,免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她俩不是标准的当代作家。”
俄国人把每部作品都当做遗书来写,想赶在死亡之前告诉你生命的真相。英国人精致幽默,仿佛生命里除了婚丧嫁娶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事了。美国人粗鄙无文,他们的文选里陈列着各种精神疾病的标本。西班牙文学很可怜,现在他们居然在模仿拉美文学。日本文学深刻但狭隘,整个国家的作者仿佛都在书写同一种生命体验。。。诸如此类,这种充满域外歧视的吐槽,安全而又高效。
在文艺鉴赏中,对某一领域全盘否定是无伤大雅的,只要言之有理,适当吐槽,就可以在严肃与诙谐中游刃有余,让别人无从找茬。
在完成雷霆一击之后,记得要适当地收束,正所谓言多必失,说多了总会说漏嘴,闹出夜航船的笑话。作为装逼分子,要保持高深莫测,并不时犀利地吐槽,这才是你最好的防御。
如果这种时候有人问上门来询问:“你刚才提到黑塞了,我也很喜欢黑塞,你最喜欢他的哪一部作品?”“我最喜欢的是《荒原狼》(可以随便说你看过的一本,然后你可以说一些只言片语,零散印象,如果实在没话说,可以重复下列万能评价)。。。这本小说/诗集/戏剧集有着超越其他作品的真诚,作者把他的挣扎与探索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纯然的小说/诗歌/戏剧,小说/诗歌/戏剧中的小说/诗歌/戏剧,它将小说/诗歌/戏剧这一体裁的特性发挥到极致,让人无法忘却。。。”
当有人问道:“你刚才说到黑塞,那你对托马斯曼怎么看?他在德国文学里的成就比不上黑塞么?”这时候你必须做出负面的评价,因为一味的赞许会让你前面的吐槽变得毫无价值。但对于一个不熟悉的作家做出负面评价是很危险的,所以你需要一个审慎而又万能的回复:“他给我的感觉总是用力过猛,作品太过刻意,脱离了文学的自然法则。”感谢东方世界的审美观,让我们在评价一个作家不自然时显得如此自然。
其次,让八卦拯救世界。
当你跟别人谈论美术的时候,其实你压根就没有必要谈到任何具体作品,画家的各种八卦往往在聊天中更受欢迎,信手拈来的小掌故往往也会让你显得深不可测。
比如聊到鲁本斯,完全可以不必谈及他的作品,只用抨击他的弟子代工制度,以及该制度在达利等西方画家那里的延续。然后顺其自然地开始抨击中国的代工制度,以及当代艺术的兑现主义,被艺术品市场绑架的画家群,最后嘲讽一下F4:“曾梵志的《豹》与《国家地理》摄影师斯蒂夫·温特的摄影作品《风雪之豹》几乎一摸一样,他的的处理手法和沙龙摄影师利用Photoshop做的很相像,大致是把原作调高一点明度、对比度和饱和度,再用复制粘贴工具移加一些石头和雪,调调色温,搞掂。就这么一张画,拍了3600万港元。”一边用俗逼的事迹震惊听众,一边与俗逼划清界限,这样的小八卦会让你在人群中显得卓然出挑。
而国画领域,也可以很轻易地从师承中找出各种吐槽路线,比如从齐白石聊到李苦禅,最后吐槽一下崔如琢这种政经艺术家:“顶着画家、收藏家的名头把自己的画到处送人,送了人之后又说自己的画被谁谁谁收藏,把这当作资本,继续捞名头。但真正看他的画,学李苦禅学了不到一成,只不过来来往往的权贵越来越多,这在兲丵朝就算是得道了,画幅荷花,也能跟着神六上天。”
至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这等奇葩,还是尽量不要参与讨论吧,敢聊装置艺术的人,不是刚从微博上看到图就马上拿来起哄的新鲜二逼,就是有两把刷子的高人,这两种人。。。少惹为妙。
谈论电影时也差不多是这样。
只不过更讲究策略,要勇于承认自己有很多电影都没看过。当别人在询问你有没有看过最新的《变形金刚3》时,你要保持礼貌的微笑,表示没有看过,再问别人评价如何,有机会自己也去看一看云云。不要刻意地流露出轻蔑,也没必要对法国新浪潮的作品如数家珍,只需要让别人知道你钟爱古老且经过时间检验的电影,并且一看就是很多遍。
没必要吐槽好莱坞和中影集团,这种蜂窝煤级别的槽桶只会让你自降身价。吐槽奥斯卡和三大影展的堕落也显得有点陈词滥调,但如果你把整体的堕落和衰退当作前提,来寻找亮点,那么你的气场立刻就出来了。比如这么一段:“《拆弹部队》。。。这是奥斯卡十年来唯一清醒的一次选择,在这个信息爆炸、道德困惑的时代,每个人所能接触的信息太多,而自己的立场又太片面。躲进技术神教的碉堡里,安享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神圣感,这是最安全的生活方式。这部电影很犀利地指出了这种现状,镜头很冷静,令人过目不忘。”
谈论独立电影永远好过谈论商业片,票房数据永远只能用来攻击观影群众的盲从,作为一个整天读书偶尔看报隔三岔五上会网的文艺男青年,要对新上映的电影保持一定程度的无知。同时,要装作家里收藏了十几套5K套装,从基耶斯洛夫斯基到塔可夫斯基到库斯图里卡、安哲罗普洛斯、小津安二郎什么的。。。只管把名字报上,放心,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微笑颔首,装作自己看过一部分,就算是电影学院的专业人士也不敢问得太多,毕竟被票友一砖撂倒是很丢脸的事情。如果有人问你对XXX的评价,你只管说:“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宁静,每一个镜头都是他自己的眼睛,真诚地凝视着整个世界。”
此外对于影片类型的挑选要慎重,3D电影最好不要谈,恐怖片也不要碰,动作片就算了,僵尸片可以适当谈论,最好扯上昆汀这种怪咔。谈论喜剧片的时候要慎重,大部分美国喜剧(特别是阿帕图帮)只适合一群狐朋狗友自己乐呵,装逼的时候简直是气场杀手。默片和歌舞片这种特殊类型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你喜欢默片,不要告诉别人你喜欢卓别林,把卓别林换成雅克塔蒂试试,效果会好很多。歌舞片的话,什么《妈妈咪呀》、《红磨坊》、《芝加哥》之类的就不要提了,就算是谈《雨中曲》,效果也比不上你聊几句刘别谦。
谈论国内电影的时候,也不要吐槽第五代,只需要对第六代保持深深的忧虑就好:“《三峡好人》是贾樟柯作品的巅峰,他的进步速度之快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他这么多作品的主题都是书写片面、破碎的生命体验,用大时代大背景来衬托这种个人体验的渺小与孤独。我实在是想不出在拍出《三峡好人》之后,他还能如何超越自己。”这种话语余韵深远,但是又无从接茬,拿来装逼再合适不过了。
第三,适当地转换话题,将话题往你略为熟悉的领域引导。
文学、美术、电影、戏剧、音乐等等艺术门类中潜藏着无数通幽小径,能让你在不同的话题之间来回穿梭。当你发现话题驶向陌生海域的时候,你可以用几个小八卦来调转船头,避免触礁。下面我试着用几个小故事串起一个回路,来开阔一下大家的思路。
毛姆写过一本关于高更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张爱玲很欣赏毛姆,小说构架上受毛姆影响很大——张爱玲跟胡兰成纠结不清——胡兰成在《中国文学史略》中对鹿桥推崇备至——鹿桥和木心都是美术家,他们的作品都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遗珠,不过木心名气虽大,层次则差鹿桥太多——木心是陈丹青的老师,回国的时候受到陈丹青的力捧——陈丹青在纽约结识木心,并有了师生之谊——说到纽约,我总想起一个真正的纽约客:伍迪艾伦——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之前的作品倾向于纯吐槽,比如吐槽拉美政治的《香蕉》,史泰龙还在里面客串了一个小混混,一年之后他就自编自导了《洛奇》,从此与文艺片绝缘——拉美的政治总是那么无厘头,庇隆政丵府就是个笑话,市场家禽稽查员博尔赫斯,多可爱的头衔——博尔赫斯很神奇地独立于拉美文学大爆炸之外,却又是所有拉美作家中的最高存在——拉美文学大爆炸的主力军有一次在马德里聚餐,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富恩特斯等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忘了点菜,厨师走过来问:你们没人会写字么?——略萨终于拿奖了,你有没有读过他的《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么?穿插地讲述高更和他外祖母的故事,很精彩的一篇小说。
艺术领域里潜藏着无数这样的回路,被翻拍成电影的小说,被写成小说的画家生平,小说家和导演的交往,重大的历史题材等等等等。。。只要运用得当,绝对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注意事项:
古代文学这种荆棘密布的地方就不要轻易涉足了,三句话就足以暴露你的无知。
要尽量避免与人谈论具体作品,始终要记住你是在装逼。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不学无术的,所以你才有机会见缝插针;同时要知道中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总会有几个高人随机刷在你周围,所以你必须保持谨慎。
如果有人很不识相地持续追问,你已然弹尽粮绝,毫无干货,这时不要惊慌,凝视着他,接着上一个话题,缓缓地说道:
"说起这个。。。我现在正在创作一本小说/诗集/剧本,灵感就来自于XXXX,我在模仿与叛逆之间反复徘徊,有时自卑得不行,真想把他的原书再抄一遍,有时又想把XXXX烧掉,彻底地摆脱他。。。”接着叹气,沉默,然后从容转入下一个话题。:“不说这个了,我们聊聊XXX吧。”
文艺男青年早已没有当年那么吃香了,特别是以文艺为生的文艺男青年,简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所以在装逼时,要注意亮名自己的票友身份,隐晦地透露自己有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生活富足,同时热爱文艺。
(待续)
附赠:《如何伪装成一只文艺女青年》
装作喜欢聆听文艺青年们的的闲聊。
(完)
作者:
vincelia
时间:
2011-8-12 03:07
强悍
遇到过分文艺的人直接掉头走人
作者:
落日霞影
时间:
2011-8-12 03:08
成功学习的范例:
我觉得美国没有文学,这个国家的人有着热情洋溢的情感,可惜这些炙热的情绪都被他们自说自话的救世使命和乏味单调的社会价值观给淹没了,以至于他们的作品空洞而无趣,一点点的叛逆精神都能被吹捧成独立个性的标杆。 一个连马克吐温都被视为讽刺大师的国家,你还能指望什么文学呢? 但是我很喜欢伍尔夫,因为她不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作家。
我觉得日本没有文学。众所周知,这个国家的国民性太强调“忠”,以至于到了奴性的地步,而且他们的审美观过于强调超验,强调内在,这其实是佛教的思辨而非文学的方法。再说我可以接受师生恋例如罗素,但我不能接受师生恋+同志。对这样一个以奴性为人性,以变态为常态,以超验为经验的国家,还有什么文学好谈的呢?当然我觉得松尾芭蕉还不错,因为俳句的体式在律诗与小令之间,而松尾芭蕉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日本作家。
拉美没有文学,历史的局限导致了这片土地上产生的的文化体验始终具有某种不能摆脱的狭隘性,他们的文学生态结构过于脱离主流,希望起到背反的效果,但结局并不尽如人意。不过我觉得帕斯是例外,因为他不是一个标准的拉美作家……
作者:
powercar
时间:
2011-8-12 13:54
膜拜之。装逼装到极致鸟。
作者:
qrio
时间:
2011-8-12 15:31
这种装逼的人碰到俺就完了,因为俺真的啥也不懂,管他多么文艺多么深刻都白瞎了哈哈。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