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好莱坞二三流作品被当成“大片”引进内地捞钱
[打印本页]
作者:
aimaoer
时间:
2011-6-7 00:55
标题:
好莱坞二三流作品被当成“大片”引进内地捞钱
金羊网-羊城晚报6月5日报道昨日,一部名为《天际浩劫》的好莱坞科幻灾难片在国内公映。影片此前在广州试映时,观众普遍认为,这部打着“阿凡达特效团队”制作旗号的好莱坞电影除了视觉效果外,内容方面乏善可陈,无非还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再临灭顶之灾的俗套情节。其实,《天际浩劫》早在去年11月就登陆海外院线,当时并未引起太大反响。该片并不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大陆当成大片贩卖的好莱坞二三流作品,之前的《敢死队》、《赤焰战场》、《致命伴旅》等在好莱坞铩羽而归的电影,却在中国市场创下高票房。这一现象也折射出这类“批片”在中国的生存状态,以及国内观众尚未成熟的观影趣味。影评人毕成功以“蓝领大片”来形容这类作品,我们也不妨来解读一下好莱坞的“蓝领”是如何在中国市场“打工”挣大钱的。
名词解释
批片
“批片”并非是近年国内电影市场出现的新鲜词,早在1994年“分账大片”的概念引入前,“批片”的概念就在国内长期存在。这些影片进入中国都是通过“版权买断”形式由中影进出口公司在海外购入的,国外片商只进行“一锤子买卖”,不参与中国票房分账,在行业内部,这类影片又被称为“批片”。在1994年之后,批片逐渐萎缩,直到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后承诺进口片数额在“3年内增加到50部,其中分账片20部”,批片市场才有好转。目前内地每年的进口片配额通常为40部,其中20部是分账大片,另外20部“多国别、多体裁、多样式的进口影片”,就是所谓的“批片”了。近来在国内银幕热映的电影《敢死队》、《致命伴旅》、《美少女特工队》以及新上映的《天际浩劫》均在此列。
买片
选择不多出手要快
上月在法国举行的戛纳电影节上,中国买家疯狂抢购海外影片,导致国际市场片价大涨的情况被国内媒体普遍报道。国内批片市场一直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民营影视企业如果不能在一年里抢购到一部好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生存状况。有民营企业买家就向记者透露:“在好片被国内大发行公司‘垄断’的情况下,我们的选择真的不多,只有出手快,加价高。”
选择空间并不大
目前在国内,只有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有进口片的引进权。但这两家大公司手上有很多分账大片要做,如果还要兼顾所有的批片,实在分身乏术。于是,它们会以协助推广的方式把部分批片的配额交给其他公司(以民营公司为主),这些公司负责选片、买片及通过审查之后的翻译、配音、拷贝洗印、宣传等工作,而让出配额的中影、华夏则可分得约1/4的票房收入。
一位从事批片交易多年的民营公司买家张先生向记者描述了批片的引进过程:“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以及美国电影市场,都是买家们每年必须参加的几个影片交易会,这些批片也都是在电影节上购买的。民营电影公司在选好片子、跟海外制片方签订合同后,送报到中影集团进行初审,由其报给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取得准予进口通知书,再等公映许可证下来之后,引进的批片就可以在国内院线跟观众见面了。”但在貌似海量的影片目录中,面对每年20部的批片指标,中国买家的选择空间并不大,“好的电影,都有国外卖家直接推荐给中影和华夏两大公司亲自操刀,其他的民营公司基本想都不敢想。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些其他国家的电影,像俄罗斯、西班牙、韩国等地,但一个国家每年的好片子就那么几部,所以买家出手一定要快。”
观众钟情视觉系
“当时在国外展会上看到《敢死队》的片花,枪战场面火爆,明星有史泰龙、李连杰,这就够了,几乎所有中国买家都认为这片一定会赚,可我下手晚了一步,被别人买走了。”张先生说起一段购片经历。这部被国内买家以50万美元购得的《敢死队》,在去年轻松拿下了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全国票房,是迄今为止最赚钱的批片之一。
对于中国观众的口味,张先生表示:“中国观众把进电影院看电影当成一种娱乐消费,他们想在电影院获得在家里看DVD所无法提供的视觉享受。这样一来,那些场面火爆,有视觉刺激的国外电影更能吸引他们。比如《敢死队》,还有不久前的《美少女特工队》,你说这些电影有多讲究故事呢,我看未必,但观众要的就是刺激,它们恰恰能满足。这也对我们选片提供了指导,所以在一些科幻题材电影的站台前,总会挤着两三个中国买家在那儿讨价还价。还有一个最新的例子,听说《敢死队2》的预售最近也被中国买家炒到了几百万美元,市场就有这么热,前作赚钱了,谁不想再捞一笔呢?”
过审也是一道关
对于中国买家来说,成功购得一部国外电影,能否通过审查在国内公映,这才是引进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通常情况下中影会先组织相关人员看片,检查民营公司选择的影片是否符合审查要求,并判断影片的市场前景,决定是否发放配额指标;之后再送到电影局审查,过审则可进行译制工作。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耗时约一到一个半月。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进口片的审查标准与国产片一样,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发放放映许可证后就可以在影院跟观众见面。”张先生表示中国买家购片时往往会在购买合同中注明如不能通过审查,可以要求换片。2006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买家在海外市场上看到凯瑟琳·泽塔·琼斯主演的电影《死亡挑战行动》,价钱不算贵,只要十几万美元,他当场就买下了。但回来后发现泽塔·琼斯的角色过于“灵异”,通不过审查,就找了卖家换片。
看片
“蓝领大片”很受欢迎
《敢死队》的美国票房为1.03亿美元,中国内地票房为2.13亿元人民币;在北美遭到观众骂声一片的《致命伴旅》,当地票房为6800万美元,在中国却收获1.5亿元人民币的高票房。在美国电影市场上,一部票房没过亿美元的电影基本可以视为不及格,而在中国,票房过亿元人民币就算得上卖座影片了。影评人毕成功将这类批片形象地称为“蓝领大片”。顾名思义,这些好莱坞的二三流作品较之顶级作品只能算“蓝领”,但在国内,观众还是习惯给他们贴上“大片”的标签,甚至不用怎么宣传,他们也会自觉掏腰包,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科幻类型最受宠
《生化危机4》、《关键第四号》、《创战纪》等科幻片,都在中国市场赚到了不菲的票房。《生化危机4》在美国本土仅有6000万美元的票房,作为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片续作,它实在是摆不上台面。而在中国,冲着该片的3D视觉、温特沃斯·米勒的号召力,这部极其乏味的电影就卷走了1.23亿元人民币。对于这类主打视觉奇观的好莱坞科幻片,中国观众往往会主动投怀送抱。
毕成功:我不知道这种纯粹视觉刺激的好莱坞“蓝领大片”还能在中国持续多久的热度,但我相信总会有疲倦的一天。大多数中国观众去戏院时没有一个明确目标,除了像《变形金刚》那样的电影。他们来到售票的地方,抬头一看,最惹眼的就是那些视觉刺激强烈的电影,有3D、有科幻、有大场面,他们觉得这就是好莱坞大片的标准,所以立马掏钱要享受一把。而美国观众平均一年的观影次数是7次,如果有4次碰到同一类型的视觉刺激,观众当然不买账,所以他们要挑剔得多。我相信等国内观众视觉疲劳了,国产片也能做出那样的视觉刺激了,这些乏味的“蓝领大片”也会随之被抛弃。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f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