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殡仪馆所见

9已有 3363130 次阅读  2022-12-24 22:46
因为疫情形势 持续恶化,亲戚里有老人没有扛过这波疫情,刚刚去世。
第一次去了市郊的新殡仪馆。呆了整一天。
去了才知道,殡仪馆容纳遗体能力已超过极限。现在日均处理遗体的数量约为5,60具,是正常情况的几十倍。
而且现在的殡葬业,也已经完全流水线作业。其程序化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
收费繁杂,除了基本的整容化妆,消毒包扎,遗体铺花,捡骨搓灰,等等名目外,还有密密麻麻的繁多无比的隐形收费项目。
公式化的送行送灵之流程也让人惊叹。
总之,方方面面,都已经金钱化到让人不得不叹服,如今的服殡葬业,是如此的与时俱进,生财有道。
以前看过网路上有殡仪馆员工晒工资,说月薪几万,觉得夸张,现在怀疑,只怕人家还隐藏实力了。





现在的殡仪馆再不是我小时候去过的那个简陋,脏乱,阴森,单一的火葬场。而是集合殡葬服务于一体的超级暴利行业。
 气氛也和小时候看见的吹吹打打,哭天抢地的记忆完全不一样。
整个机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
景色如画,犹如世外桃源,虽是冬日,但树木依然茂密,并未凋谢,四面山林呈秋色,红黄相间,阳光照耀之下,斑驳浸染,美丽宁静。
建筑群井井有条,三栋主楼,并肩屹立,高大又肃穆。
后面的服务区,设计精致,好像南方的园林别墅小楼,环境洁净又安详。
无任何阴森恐怖感。
到了这里,根本不用多操心,在主楼办完手续,选择好服务项目,只需安安静静跟着工作人员的指令走即可。
灵堂里的祭奠物品,也都已经完全电子化,猛一看,灵堂前火苗闪烁,蜡烛跳动,其实都是电子道具。
至于想放挂鞭炮,想多了。想烧张纸都不行了,明火被彻底杜绝,连路边摆样子的礼炮车都是徒有其表,只能电子发声。
反正再也看不到从前办丧事,子孙披麻戴孝,亲朋好友痛哭流啼的热闹场景。
每一步都有工作人员事先和家属沟通好,什么时候走哪一步,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像演员对着剧本演出那样,双方事先都会交割对接清楚。
看似凄清,但也确实省心。
一般来说,
第一天,遗体运到殡仪馆冷藏。
第二天,移至吊唁厅,守灵一夜。
第三日,追悼,送行,火化。

我们送别的老人家是因为高烧不退,医院也不接收,最终呼吸衰竭去的。其他老人也是大同小异的情况。
整个步骤就是按照的这个流程。
总的来说,按部就班的进行,还算顺利。
只是最后一天,负责摔盆的是老人的长子,工作人员事先已经教他背了几句书面语的悼词,并不晦涩冗长。
可这家伙,不知道是记性不好,还是心不在焉,明显是忘词了。
他当时举着盆,神情尴尬的踌躇了好几秒钟,最后,突然大喊一声,爸,你一路走好。。。
然后,砰一声,把盆狠狠的摔了。下了大家一跳。
喊得蛮大声,都有点破音走调了。
因为他表现特别浮夸,漫画人物似的,十分滑稽,害我差点没忍住笑场。。。

倒也不是大家没有伤心,不能共情。。而是去的都是早就百病丛生的老人。
加上都是无神论者,对生老病死,这种无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看的比较平和淡然吧。
一天观察下来,所有送葬的人,基本上都很淡定从容,没有什么人露出过度悲戚不舍的表情。
 等待流程的过程里,不是低声扎堆在聊天,就是安静的坐着吃东西,或者一言不发的晒太阳。
一天下来,看了几十个大同小异的送别场景。从开始的兴致盎然,直至看的波澜不惊,麻木无感。
只有一家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
因为这家送葬的人数实在太少了,连起码的人员基本配置都不足。。
在遗体绕行一圈环节,整个队伍里,除了礼仪奏乐人员,后面跟着的只有五个人。
牌位,遗像居然是同一个人拿着,需要两个人举的白灯笼串串,也是一个人兼职。
至于打黑伞,拿遗物的,捧花篮的。。。干脆都没有。
这家死者是妈妈,捧骨灰的是三十几岁的女儿,从头到尾,一直在呜呜咽咽的哭。
遗体进入火化通道走廊的时候,她追着跑进去,被服务员拦住,跪在地上嚎啕,工作人员把她拉起来带回到大厅。
最后领到骨灰,下台阶的时候,她还摔了一跤,紧抱着骨灰盒。
当时一片死寂,膝盖落地的声音,非常突兀响亮。也显得格外的疼痛。
不知道这家什么情况,居然如此凄凉。
这对母女,就算没有近亲,难道她们也没有父母,也没有老公和孩子吗?
孤家寡人吗?看的莫名 难受。

大山里,日落很早,才下午五点,已经暮色苍茫。
存完骨灰,一切事毕。众人开车离开殡仪馆,回城山路上,与一辆又一辆开往网殡仪馆的车子擦肩而过。
进入华灯初上的市区,半路遇到大堵车, 是某个楼盘业主集体维权,黑压压的人群,拉着横幅,猎猎寒风中,在和大批面无表情的统一黑色制服警察对峙。
等了半小时,才得以离开。。。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各不相同。
先生说得对,果然如此。。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