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十二月一日, 2023 年进入最后一个月了。这一年前一半工作,后一半学术休假。期间在美洲和亚洲之间越洋飞行三次,分别在一月,六月,和十月。除了回家,还去了北京、上海、南京、香港、韩国的大邱和美国加州的旧金山以及麻州的韦尔斯利。线下参加行业和学术会议共四次,按时间顺序,分别是一月在旧金山,六月在大邱
-
周五早上接到南师大 Y 教授的微信,请我下个月去金女院讲座。两个月前我在南大高研院短期访学时,曾经和 Y 以及她的母亲,南师大退休的 J 教授一起吃过饭。当时聊起别后各自的工作,十分愉快。她俩都(曾)在南师大的金女院工作,平时的研究和教学关注女性话题。 Y 请我讲座也希望我谈谈相关话题。我一时有点为难。
-
八月底担任过英国某大学一篇博士论文答辩的评委。转眼过了两个半月,本周四晚上又要为英国另一所大学一篇博士论文的答辩效力了。说起来后者还有点一波三折。同样是暑假期间就发来了论文,前者进展快,早就排定了日期。后者的大学教授却说要支持英国当时正在进行的全国罢工行动,所以答辩也相应推迟,一直到十一月中旬才
-
11 月 11 日,光棍节也叫剁手节,我们一大早八点就在酒店大厅集合,由会务同学带领,步行去同济校园参加学术会议。上午 8:30 开幕,有简单的仪式,然后就是大家出教学楼拍合影,这是国内学术会议的惯例。我们在拉着会议红色条幅的同济人文楼前拍成三四排,根据摄影师的指点调整,直到他满意为止。听说这位是专拍集体毕业
-
从 11 月 1 日到达华师大访学,一转眼已过去了九天, 11 月 10 日就要离开了。这一周多的时间,和老师聚会一次,和中学、大学同学各聚会一次,和同门师弟师妹聚会一次,再加上华师大中文系的两三顿公务餐,基本每天都在外头餐馆吃饭。接下来还约了和大学同学吃饭一次,以前的学生喝茶一次,还有一、两天的会议餐。感觉
-
在交大闵行校区做的报告是本次上海之行最后一个报告。本来没打算去,但交大中文系负责人 W 曾在南大工作,我在南大高研院访学时他就来邀请,说他们就在华师大隔壁,过去很方便。最后定下周三下午三点在交大报告。 W 还请了华师大的 H 教授作为点评人。 H 告诉我,他可以两点来酒店接我去交大校园转转再去报告。
-
定于周二, 11 月 7 日下午两点在复旦大学做个报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还债”。我 2019 年在复旦做田野调查,创意写作班的老师和学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当时没来得及做报告,之后又是三年疫情,直到最近才有机会重访复旦。应复旦创意写作学科负责人 W 老师邀请,这次终于有机会在母校分享我最近的研究了。
-
上周三到达上海,之后在华师大呆了几天,看了一些书,见了一些人,处理了一点自己的科研任务。周一下午两点要完成本次访学的第一桩任务,做一个公开的讲座。周末提前把报告用的 PPT 发给相关对接人员,托她下载到教室电脑上,上午又最后过了一遍幻灯片,做到心中有数。 主持讲座的华师大 H 老师
-
周四 9 月 21 日工作任务比较重。中午和北大文学讲习所的同仁交流,下午三点在 S 的课上做一次报告,谈网络文学。上午没出门,呆在房间准备两项工作。 十二点按约定过天桥去北大东南门口, S 的博士生已经在门外等。 S 早帮我申请好入校资格,只要刷身份证就能进。不过北大管理得比南大更严,必
-
周一中午,按照计划去高研院在鼓楼校区的报告厅主讲新生午餐会,题目是“大学阶段的研究写作”。早上高研院的工作人员来微信提醒,建议我和学生一起吃饭。我十二点到地方,学生也陆陆续续来了。他们有的上课要到十二点,有的下午两点还有课,所以预定午餐会在 12:20-1:20 之间。主持人是南大文学院新文学研究中心的一位
博客书架 |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