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居“江园丁”家的花圃终于清理过了。秋冬杈杈丫丫的乱枝和杂草不见了,露出泛青的地面。我也松了口气。 江园丁六十出头,不是本地人。他曾在美国南方某州的社区大学教数学,五年前提前退休,是因为太太得了脑瘤,手术后需要他全天候护理。夫妇俩搬来小镇,则是因为这里生活成本低,生活质量高
-
出差明州,到周五下午五点多结束工作。和另外两位评估人约好此后再开一次会,讨论报告,争取一个月内完工交出最后版本。 周五晚上六点去一位住在附近、在另一所大学东亚系工作的 G 家吃晚饭了。我和她上次见面还是三年前,我们都去了另一所大学评估那里的中文项目。再过一周她也要去参加亚洲研
-
一大早有人按门铃,原来是卖鸡蛋的小黄的丈夫送货上门了。小黄在父母原住处附近的菜场摆摊,以前母亲常从她那里买鸡蛋。十多年前父母搬到新居后还一直和她保持联系,有来有往。哪怕母亲买五十元鸡蛋这样的小生意,小黄也乐意送货上门。母亲逢年过节给她孩子买点零食或送她一些米、油,她都要还礼。
-
小时侯,香港是小说、电影、电视、流行歌曲里那个神秘的地方,也许代表现代、时尚和新潮,但也让人觉得遥远、陌生,甚至有一点可怕。我第一次有幸旅行到香港不过是十年前的 2014 年,那时我从内地到美国高校读书、教书已经二十年了。当年十二月去香港大学参加学术会议,第一次窥见多年想象面纱下的香港“庐山真面目
-
七十多岁的凯撒过去是我校历史系教授,老本行是俄罗斯、苏联历史专家。他荣休后又对本校的少数族裔校友发生了兴趣,一连写了好几个相关博客,其中说到当年的中国校友。我正在研究有关课题,拜读了他的博客, 又和 他见面,向他请教。 夏天他和太太出门去华盛顿帮儿子、儿媳接送
-
美国格林内尔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谢正光( Andrew Hsieh )于 2024 年 12 月 4 日不幸辞世。谢教授是老前辈,我来本校应聘时他已在历史系任教近三十年了。问他是否特别热爱在此教书?他哈哈一笑。 入职后常见他在教学楼出入。但因为不在一个系,工作方面交流不多,直到听说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帮助我
-
深秋时节,我去美国马萨诸塞州仅次于波士顿的第二大城市伍斯特参加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和外交历史的工作坊。和同行讨论、交流之外,参观伍斯特理工学院和当地历史博物馆也让我印象深刻。前者在二十世纪初深受中国留学生青睐,南开校友、清华校长梅贻琦就从此间毕业。这个大学也培养了当地第一个华裔移民家庭陈氏的两个儿
-
2024 年 10 月 21 日,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去世,享年九十九周岁,按传统算法该是百岁老人了。我任教的大学离她曾住的爱荷华城开车只要一小时,但我只见过她三次。初次见面是二十年前,作为一个职场菜鸟和粉丝去她家拜访,有幸登堂入室,进入她在自传《三生三世》中写到的“鹿园”。她神采奕奕,思维敏捷,丝毫看不出已
-
十月一个周末,本校举行庆典,为一栋不同寻常的新宿舍楼命名。这栋楼不但是唯一建在和校园毗邻的小镇中心、而不是校园内部的宿舍,而且以该校毕业的第一位非裔女校友、高寿 110 周岁的 Edith Renfrow Smith 命名。这位校友是小镇土生土长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在芝加哥教公立小学二十多年, 2019 年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从地处美国爱荷华州的格林内尔大学毕业的第一位黑人女校友 Edith Renfrow Smith 出生于 1914 年, 2024 年七月刚过了 110 岁生日。她在格林内尔小镇土生土长,外祖父曾是黑奴,从实行奴隶制的阿肯萨州逃到自由的小镇当理发师。父亲曾在小镇宾馆当厨师,两个叔叔在大学的宿舍当厨师。她父母共有六个孩子,她排行
博客书架 |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